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一、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领域简介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支持专业之一。该专业创办于1995年,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后,于2003年开设高职“精细化工”专业,2005年根据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高职专业设置目录,将“精细化工”专业更名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
本专业积极实行“双证书制”, 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需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化工分析工中级)。专业开设以来,紧紧依托设在我院的江苏省塑料加工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泛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参加由省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鉴定考核,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具有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在读研究生5人。现有在校学生265人,近两年来为社会输送了50余名高职合格人才。
二、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一)面向行业急需、紧缺人才设置本专业
化工是我国六大现代制造业之一,是江苏省“十五”乃至“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精细化工是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六五”开始,直至“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我国都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政策和投资上予以倾斜。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我国精细化工的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其精细化工率(以化学工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23.1%提高到2004年的44.08%。产业的飞速发展必将带来对人才的旺盛需求。
江苏是一个经济强省,化学工业较为发达,尤其是纺织、塑料、印染、医药、合成洗涤剂等。正在兴起的沿江开发,相继建立了一些精细化工园区,吸引更多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的入驻。常州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制造业基础,精细化工业位居全省前列。
从2003年起,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及派出专业教师分赴昆山、苏州、江阴、常州、南京等地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人才需求调查和专业调研,发现精细化工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化工企业,需要既懂得精细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根据调查资料估计,仅上述地区化工企业,每年需要补充精细化工人才300人左右。
2003年3月学校召开了化工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化工类专业指导委员会18位委员(其中11位来自高校,7位来自企业或研究所)。会议对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等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和论证,形成了培养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门人才的论证意见。在以后的几年中,我们每年都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就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培养规格、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提请专家指导论证。
本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立足苏南,面向江苏,以服务医药、染料、农药、助剂、食品添加剂、涂料、粘合剂、日用化工等精细化工行业为主,主动适应化工行业其它领域的需要,主要从事生产操作、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一线岗位的工作。
(二)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本专业的名称完全符合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规范。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适应化工企业生产操作、产品质量分析检验工作,也能满足化工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及与化工行业相关的技术岗位。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2005、2006年两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化工企业。招生和就业情况表明,本专业的专业口径设置合理、宽窄适当。
(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化工企业,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操作、分析检验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四)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明确,与目标定位一致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电工基础、计算机应用等跨行业基础知识,精细化学品生产、分析检验、设备维护所需的专业知识,化学分析工(中级)职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化工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的能力主要有:
(1)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化工仪表、化工设备操作能力和化工识图能力;
(2)具有化工分析工(高级)应知、化工分析工(中级)应会的能力;
(3)具有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