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了股市和楼市的资产泡沫,还有国内水、电、天然气等公共品价格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压力的增大,以猪肉和鸡蛋为首的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让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再次增加。为此,国家发改委不得不连续四次发文,将保持物价稳定提升到保国庆的高度。尽管通胀现在尚不能进入到中央政策决策层面,但政策执行部门暗地里还是难以放下心的,老百姓对通胀的预期也几乎是全面开花了。
实际上,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可以视为观察国内通胀问题的一个窗口。在近日美元持续疲软的态势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再次凸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05,较前一交易日小幅走升5个基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显然是与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整体形势向好和中国出口贸易企稳回升密切相关。从全球情况来看,近期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最新数据都显示经济复苏趋于向好。例如,美国8月制造业活动指数已突破50大关,结束了长达19个月的衰退;美国制造业新订单量也大幅跳升,出现自2004年底以来不曾有过的突出良好势头。虽然美国8月份失业率创出新高,但失业人数增量有所放缓,非农就业人数数量下降更为明显。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7月份的46.3升至8月的48.2,为14个月新高。日本二季度GDP较前一季度增长0.9%,折合成年率增长3.7%,是2008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对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也越来越乐观,该组织调高了3个月前做出的经济预期。
  从国内的情况看, 1-6月GDP增速达到了7.1%,二季度更是高达7.9%。7、8月份以来的经济指标更显示中国工业生产回升态势进一步明朗,“三驾马车”中最差的出口也已从此前的萎靡不振开始转向缓慢回升。今年1-7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2%,但环比已经连续5个月回升了,7月当月更是环比增长10.4%,最新海关总署透露的消息显示,8月份出口贸易很可能仍是同比收窄、环比上升的好转趋势。实际上,从近期温州、珠三角等地出现的“用工荒”也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的形势下,沿海地区的外贸出口订单开始显著增加了。事实上,由于外需萎靡是制约本轮中国出口大幅减速的最大因素,也是中国经济下滑的主因,现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向好,中国出口贸易也将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难以避免,下半年人民币缓慢升值也是可期的。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真正企稳,中国出口会越来越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引擎也将再次启动,外储显著上升又会大幅增加国内的货币总量,进一步推高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引致的需求将使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输入性传导和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压力合二为一,将令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