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996 2
2005-11-16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在解释中国人 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时,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制度不利于市场交易, 人们的相当一部分勤劳对冲了制度成本所致。应该说,陈志武点到了 问题的要害。 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称 ,“近十年来,国家用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了金融 体系稳定。”有记者在采访央行及业内多位权威人士后,计算所得表 明,从1998年至今,中国为了保持金融稳定,大体投入了3.2 4万亿元的成本。 具体说来,对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 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理整顿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化解,共投入资金约 3000亿元;改革四大国有银行,包括剥离其不良资产,发行特别 国债和动用外汇注资,投入累计达2.9万亿元,这还不算刚刚在香 港上市的建行4600亿元的上市包装费。不仅如此,从目前来看, 这种投入尚无结束之期。正准备上市的工行即将获得的税收减免可能 达到近1000亿元,同时业界普遍认为包袱最重的农行如果要完成 股改和上市,可能需要注资6000亿元。如果把这些全部加起来, 粗略估算,金融稳定成本将达到5万亿元,而2004年中国的财政 收入仅为2.63万亿元,我国的外汇储备为7000多亿美元。 3.24万亿的金融稳定成本只是中国众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中的一 项。10年股市,7000万股民投资损失超过1.5万亿元。这是 直接从老百姓荷包里掏钱支付改革的成本,而且此种支付还在继续。 以股改为例,业内人士计算,在已经实行股改的108家G股中,投 资者损失已超过50亿元。 还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世界 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 ,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到5000亿元。此外,每 年公款吃喝要花去2000亿元,公车支出3000亿元。 总之 ,保守估计,改革以来,各种损耗至少高达10万亿元。如果损耗浪 费的国民财富远多于国民创造的财富,中国人如何致富奔小康? 在这些损耗中,有些固然是不得不付的改革成本,但很多则是腐败、 管理不善以及行政效率低下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近年来银行屡 发大案要案,每次损失都超亿元。近日,福布斯富豪、“特种纤维” 老总陈顺利骗贷10亿元,带着家人远走加拿大,可为注脚。 高 达10万亿元损耗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没有过多的财力用 于改善人们的福利。比如,2003年高达37960亿元的国家实 际支出中,只有21.33%用于公民最需要的社会保障、抚恤救济 、教育、医疗卫生四类项目。其他的钱用到哪儿去了? 如果这笔 昂贵的损耗能换来企业和银行的机制改善倒也罢了,怕就怕成本支付 了,却没有带来制度的改善。从一些已经改制的企业、银行和行政部 门来看,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所以,我们在支付代价的同时,必须看 到有关部门对现有企业制度、银行治理机制以及行政体制进行改革的 决心和意志,并公布改革效益的数据,以取得对于改革的民意支持和 法理支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邓聿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16 16:08:00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付出同样的劳动,在中国的收入同在美国的收入是不相同的,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跟生产效率有关,中国人的资源利用效率都没有人家美国的高,不过追跟究底,除了中国的资本发展水平没有美国高之外,就是制度的问题,中国存在很大的制度问题,不过现在不是一直都在改革吗?所以应该乐观一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1 08:37:00

这个问题本身提的可能有点问题:这里的中国人指的究竟是哪些中国人?

陈志武实际上是用一个问题替代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一套好的金融系统?或者说,他在这里只是把一个不太专业的问题转化成了经济学问题,但是并没有提出有力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