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承诺和反承诺
九地篇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这个警句了,孙子的两个追随者的话倒是成为朗朗上口的成语,项羽留下著名的“破釜沉舟”,韩信则来一个“背水一战”,或者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有关承诺行动的著名故事,我相信读者已经一听到就已经产生亲切的感觉了,所以无需再说。承诺行动从含义上来讲是在非均衡路径上创造有成本的行动来改变均衡路径,至于均衡路径上的行动是什么,需要仔细地分析。例如韩信背水一战,韩信希望的行动应该理解为汉军选择勇敢。如果没有背水布阵,汉军面对人数多出十几倍的赵军,均衡路径上的行动就是懦弱了。
反承诺本来是博弈论中没有的概念,只是为了方便而引进来。孙子在军争篇说:“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追。”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我方力量没有压倒性优势,不能主动给敌人造成承诺行动的局势。归心似箭的军队是不可阻挡的,你想一下消灭它,切断它的归路,那么你只会引火烧身,你改变了它在均衡路径上的行动。围师遗阙后来也变调了,在三国中变成了“围城必阙”,关羽走麦城精彩地表演这一军事原则。
承诺和反承诺在《孙子》中只是作为战术来加以阐述的,我认为它们实际上可以作为军事思想来加以阐述的,因为现实生活中非均衡路径上行动影响均衡路径上的行动的例子比比皆是,构建一个承诺和拆卸一个承诺不局限于特定的行动。反承诺还有特殊的意义,有时它可以演变成一个动态过程。考虑围城必阙的案例,给定围困敌人在一个城市,三个城门堵住,一个城门放开。这时敌人最佳行动是逃,第一波杀伤之后,敌人最佳行动还是逃,如此动态循环,可以得到最大得益。
我毕竟不是军事专家,许多事情其实是不知道的。举一个例子:在一战的时候,英国和德国海军展开日德兰大海战,德国海军想引诱英国一只舰队到指定区域,其主力则埋伏在一边伺机消灭英国人。不幸的是英国人破译了德国人的密码,于是也把主力调往该区域,想凭借海军优势一举消灭德国人。两只主力海军相遇,德国人不敢决战,于是往北逃跑。英国海军司令作出一个关键性决定,他没有追击德国海军,而是等在德国海军返回母港的路上等着和德国海军决战。这是一个紧张的时刻,英国人忘记了归师勿遏的原则。说实话,看了博弈论书并不能帮助我判断英国海军的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