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800 12
2005-11-16
<P  align=center>(胡景北)请尊重学者<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p> </p></P>
<P >网友“落叶无痕”在中国经济学教学科研网上对翻译质量指名道姓地提出了批评 (参见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 92504&ID=73199 &replyID =73199)。翻译质量问题完全应当呼吁。译者的自律、出版社的自律,以及公开的舆论批评,甚至监管,都值得我们考虑。在这里,指名道姓的直接和公开批评是最重要的。它是译者和出版社自律的最重要保证,也是监管者自律的最重要保证。因此,我对落叶无痕的公开批评表示支持。<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落叶无痕同时批评我为王根蓓翻译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所写序言中对该书翻译质量不负责任的褒奖之词。我完全理解落叶无痕的感觉,我只要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自己也会汗颜。考虑到这里涉及的是中国学术制度和民情民俗的基本问题,而非仅仅<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王</st1:PersonName>老师个人的不当,我决定澄清一下。<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王</st1:PersonName>老师是上海财经大学三、四位最先从事高级经济学教学的老师之一。她自学和教学非常辛苦。我愿意支持她。因此,她请我作序时,我很快答应并写完发给她。我了解这本书的英文版,但我没有读过出版前的译稿,所以我的序言对译稿质量没有做任何评论。《高级宏观经济学》翻译出版后,我看到我的序言被加上了正面评价译稿质量的文字,立即<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向王">向王</st1:PersonName>老师提出质疑,<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王</st1:PersonName>老师向我表示道歉。今天,我在这里向落叶无痕和其他读者道歉。我没有事先要求阅读译稿,没有事先<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向王">向王</st1:PersonName>老师特别强调我未读译稿从而无法对译稿质量表态,这是我的疏忽。如果不是落叶无痕“指名道姓的直接和公开批评”逼使我公开表态的话,我可能仍然不会澄清这件事。为此,我向落叶无痕表示感谢,并且特别感谢网络提供了一方自由天地,让“指名道姓的直接和公开批评”有了可能。<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不过,我澄清这件事,决不是对<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王</st1:PersonName>老师个人提出指责:<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王</st1:PersonName>老师也是目前制度的受害者。我想提醒的是国内不尊重学者个人的风气。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除了这次序言改动外,至少还有三件值得一提的事情:<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998</FONT>年《经济研究》杂志对我的文章“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的改动。它至少造成了该文文献引用的不规范,而这是我经常要求学生避免的。<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002</FONT>年上海财经大学用我的名字和文章申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宣传和研究奖(并且竟然得奖)<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2005</FONT>年同济大学用我的名字申请博士点。<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所有这些都是在我完全不知晓的情形下发生的。考虑到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对那些“荣誉”不能不表示拒绝。可更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发现这里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很少有当事者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检讨的地方!!这就使我不能不思考中国学术制度和中国民情民俗的基本问题。<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size=3>谈论中国学术制度和民情民俗问题不是这篇短文的任务。在这里我仅仅想就学者的个人名誉问题说几句话,并且顺便向我过去工作的上海财经大学、现在工作的同济大学同仁们进一步说明我为什么表示遗憾。大家知道,学者之所以必须自律,公众之所以认为学者能够自律,就是因为学者留下的文字是可以对证的,学者留下的文字和其行为是可以对照的。学者是有知识的人。每一个普通公民可以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期望学者“行有余,而后学”,即不但有知识,而且首先有良心有道德。可仅仅有知识(这是学者之所以能被称为学者的原因)这一点,就剥夺了学者以“不懂”、“不知道”来为自己良心辩护的权利。一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对我说德国肯定禁止读《资本论》的时候,我知道他缺乏知识。若一位学者说这样的话,我只能认为他撒谎,因为我不能说他无知,也不能说他不懂不知处慎言的道理。所以,学者写错的文字、做错的事情,是不能够用任何社会的、强权压迫的、功利的、世俗的理由来辩护的: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必须负有个人良心和名誉的责任;白纸黑字,又使得学者无法像政治家、企业家、其他公民那样用事实不清为自己辩护。正因为如此,学者的名誉是透明的。</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p></P>
<P >学者名誉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人主义。学者的观点是他们个人的,学者的文章著作是个人署名的,民众和历史记得的是他们个人的名字。尽管他们的成就或失败有许多人的功劳与责任,但他们的成就或失败首先仅仅是他们个人自己的成就或失败。集体创造、集体堕落或者说集体责任,不适用于学者。巴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年以前的成功是他的个人成功,任何其他人对他成功的贡献都很次要;同样,巴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年以后的失败也是他的个人失败,无论毛泽东的专制还是周恩来的引导都远远不能抵消他的个人责任。这就是学者的个人性。学者是以个人人格和知识立身于世的。学者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历史的。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李白、曹雪芹、马寅初,在国外,卢梭、牛顿、爱因斯坦、凯恩斯都是以个人身份创造历史的,他们和某个单位、某个政府、某个国家本质上是无关的。孔子多次出国甚至要出海,卢梭曾是法国政府追捕的要犯,可今天中国和法国分别把孔子、卢梭列入本国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中。所以,学者的个人名誉独立于任何其他集体名誉和他人名誉,独立于例如家庭名誉、单位名誉、政府名誉、民族名誉、国家名誉、主义名誉甚至人类名誉(尤其在强权者把自己利益与这些名誉混同的危险仍然存在的时代里)。<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学者名誉的透明性和个人主义特征,在促使学者自律的同时,也要求社会其他人尊重学者的名誉(学者自然也应当尊重他人的名誉)。一个个人、一个单位、一个政府的利益无论多么正当,都不应当以自己的利益来要求学者,不应当要求学者扭曲自己来服从其他个人的、单位的、政府的利益。由于知识的有限性和观察角度的局限性,学者会犯判断错误。但这样的错误却是社会应当公开批评但必须容忍的。为什么社会应当容忍学者的判断错误,应当给学者发表错误判断的机会?这里的理由就是学者在单位、政府利益前的个人独立思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个人责任,比起他们判断的正、误本身重要得多。用他们的判断错误来否定他们的独立思考,社会就容易失衡,文化就容易窒息,单位、政府、国家的错误就容易发展到极端。这样的教训,对我们中华民族是太深刻了。从历史上看,学者的判断错误尽管经常发生,但对学者声誉没有严重的影响。相反,学者声誉的毁灭或者严重损害,几乎全是因为他们个人良知的错误。学者有知识。就像巴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后的他不可能突然丧失文学史的知识。落叶无痕之所以因为我对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上海财大翻译本的褒奖而起鸡皮疙瘩,根源在于他不相信我缺少翻译知识。因此,如果一个学者的判断错误使他人有理由认为不是其知识的问题(更不用说学者还自诩为有知识的人),学者就会受到公正性或非功利性怀疑,学者的名誉才真正会受到损害。毫无疑问,学者的名誉首先建立在学者的自律上。但同时,社会对学者名誉的尊重,社会不从其他方面“无意识”地损害学者的名誉,包括不用制度方式(例如每位教授每年应当发表多少文字或者获得多少科研经费的要求)或非制度方式“无意识”损害学者声誉,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强烈地希望社会(包括个人、单位、政府)尊重学者的文字,尤其是出版社、杂志、报刊尊重学者的文字,因为这是学者的根本所在;我也强烈希望社会尊重学者的个人行为尤其是他们与学术相关的个人行为,尊重他们姓名的使用权,杜绝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使用他们姓名的作法。<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附:落叶无痕的批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上财翻译的两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J</FONT>!!!”<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  我们这个学期要学习高宏和高微,老师推荐我们直接购买英文的影印本,据说说的夸张点,中文的翻译比用“金山快译”译出来的还差。无奈兄弟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FONT>文不好,还是弄来中文版对照。结果差点被气的吐血。<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  翻译的真的实在是让人无语。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拜读拜读。<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戴维罗默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王根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陈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校<p></p></P>
<P >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杰弗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A </FONT>杰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菲利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FONT>瑞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王根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朱保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校<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  <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胡景北">胡景北</st1:PersonName>先生给高宏中文版做序。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p></p></P>
<P >  “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特别是在学术浮躁甚嚣尘上的今天,从事翻译这项冷寂的事业,需要非凡的毅力与耐心。我的同事王根蓓能出色的翻译出《高级宏观经济学》,其中的甘苦只有内中人才能体味,其为学为人的坚毅与执着实属难能可贵,这也正是我乐意为她的译著做序的原由”<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参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04&ID=73199&replyID= 73199<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16 15:47:00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是比较差,因此我们学习的时候,大家或者用英文原版,或者买了商务印书馆的第一版,用第二版的人很少。第一版翻译得相当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6 20:01:00

孔爱国.《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上海三联书店.2003.3 (38元)(由孔爱国讲授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讲义编成.)

很简明,推荐E水平较差者,将孔书与罗默原版一起阅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6 20:18:00
说的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7 10:29:00

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7 17:03:00

大家都是制度的受害者,尽情的埋怨形成制度的前辈吧!

少出一本书,或者多花点时间亲身翻译会给个人造成多大损失?!我不相信会有“家有八十老母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之类的苦衷。

在这个流行的制度借口下,我们可以做任何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