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已进入中速发展阶段,用户持续增长,网络流量则保持高位增长。互联网已全面进入移动时代,据国际电联统计,2016 年全球互联网网民总规模已达34亿,网络渗透率达47.1%。全球手机用户规模接近71亿人,占总人口规模的98.3%。对于中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
那么,世界互联网快速发展,与全球双边贸易同步快速增长的事实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否促进了双边贸易迅速增长?如果是,互联网促进出口增长的微观机制又是什么?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关于互联网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出现了大量的文献探讨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其中Freundand weinhold(2000)一文是该研究方向的经典。对互联网如何影响贸易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对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文构建了一个分析互联网影响贸易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引力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1) 1995和1996中互联网对贸易之间没有有显著地稳定的影响,而从1997年后,互联网对贸易具有正的、递增的显著的影响。(2)互联网对穷的国家带来的收益相对较大。(3)没有发现互联网改变了距离对贸易的影响程度的新证据,这也表明距离主要是通过运输成本而非信息成本来影响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