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一位朋友介绍,今年8月份,王克勤先生在《人大经济论坛网》发表了有关出租车出体制文章。拜读以后,与其商榷。
王克勤先生从2000年至2008年底中国发生过150多起出租车罢运罢市事件,引起他的思考。他认为,一切出租车罢运罢市事件,都由经营权垄断诱发的动因,导致两个方面矛盾,产生出4条罢运的理由。他思考的思路,中国出租车业走市场经济之路。
他以“全面放开、人人均可进入、自由竞争的经营格局”的市场经济构想,来改变当前出租车垄断的经营格局。简言之,或是有车族,不管黑车白车,只要有车,人人都可以参与出租车经营,人人都可以领取营运证书进行承载乘客。与餐饮业一样,好开就开,不好开就关。他还认为,“全国各地大量存在着的黑车车主,实质上都是自由竞争者。”
这种随意性经营格局,对餐饮业是可以的,东家歇业西家吃,它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出租车行业与餐饮业不一样,它有它行业特殊性,不能要开就开,要淘汰就淘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城市区域规模不断扩大,北京已扩到六环路,温州市城区原只有2平方公里,现在扩到100多平方公里,老百姓有“要紧要慢”特殊事务处置,需要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温州“7.28”罢运事件的事实充分说明,出租车是现代人民大众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
如果以市场经济构想,任何车辆随进随出,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经营格局,必然带来了无序经营的随意性, 是破坏了有序的经营的规律性。因为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有它的运行规律性,每个城市客运量都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在运量与运能的配置上必需有相对的科学性。2002年建设部、交通部、财政部、发改委、公安部五部委联合发文,为保持出租车行业相对稳定性,对“出租车有效里程利用率低于70%的城市和地区原则上不宜以审批。”它的科学性在于既不能浪费资源,又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还稳定社会,维护运输市场的稳定性。如果运量大于运能,人民群众坐不到出租车,会发生出行的困难,老百姓怨声载道,社会不会稳定。若运能大于运量,会使运能闲置与资源的浪费,会造成运输市场的混乱。而且在运能大于运量的时候,每辆出租车的平均运量都会发生下降,平均运量的降低就会带来单位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当平均运量到了全面下降的时候,就会产生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当恶性竞争造成成本大于营收的时候,就会发生经营性亏损;当全面发生经营亏损的时候, 就频临着退出运输市场的危机,那时不仅出现“7.28”那天一样,整个城市趋于瘫痪、与半瘫痪的状态。而且还会引发“民以食为天” 群发事件,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必然性。
王克勤先生认为,“出租车问题是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内部关系不顺,矛盾多元,利益分割不均;二是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冲突与矛盾。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一个点上:即出租车垄断经营权。”
矛盾的多元化,就是矛盾的复什化,产生复什化的矛盾原因很多,不可能归纳于矛盾一元的根源上。特别是一个复什矛盾,多样化的同时,更不能只有一元的根源。
历年来,甚管有4条理由引发了150多起出租车罢运事件,是否都是经营权垄断诱发的动因?令人质疑?
去年,是出租车罢运事件大暴发的一年。自重庆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以后,据各媒体报导,海南等地又相继连续发生多次出租车罢运事件。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什么去年暴发了那么多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什么这些出租车罢运事件都暴发在“620”石油大涨价以后?这些出租车罢运事件是否都与经营权垄断矛盾有关联?
任何矛盾都有内因与外因的联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要认识矛盾,就要分析时代的环境,历史的条件。要解决矛盾,就要剖析麻雀,寻找矛盾的根源。
众所周知,去年是全球性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由美国次级贷款推动全球性金融风暴而带来了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进而引起各国石油价格的飚升,拉动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而诱发了货币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而给生产经营者与生活消费者带来经营成本提高与生活水平的下降。这种国际金融恶劣风暴,不同人群的遭遇着不同的危机,华尔街的金融老板遭遇到破产的危机,跨国集团公司遭遇到资产共组的危机,普通职工遭遇到被解雇、失业的危机。
在国际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同样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侵蚀,国际贸易出口量的下降而引起就业的困难,石油价格的飚升而带来工农业产品成本的提高,通货膨胀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特别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从事为出租车的从业人员,他们一方面受到石油大幅度提价而增加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到通货膨胀而造成生活穷迫的压力,这就是引起出租车罢运矛盾的内在根源。凡是每次石油的提价都是引发出租车罢运矛盾的外部条件,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这种矛盾,不及时作出适当处理,即会一激即发的出租车罢运事件。
从一系列先后发生的出租车罢运事件分析,虽然反映的问题各不相同,暴露矛盾根源,矛盾本质都是如此。重庆是如此、海南也是如此,温州、乐清亦是如此。
去年与今年,温州发生两次出租车罢运事件,都是发生在油价涨价后。第一次、去年6月底,“6.20” 石油大涨价以后,乐清市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第二次、今年7月28日,温州市区又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因今年6月份,一月之内石油连续两次涨价。6月30日,石油继续涨价,出租车司机不堪重负,开始萌动,打算把车辆罢停在市府广场,早有防患的市政府,却用交警驱散。28日的罢运,是月初的继续。
从两次罢运事实,说明温州发生两次罢运事件并不是经营权垄断诱发的动因,而是石油连绵不断地涨价严重威胁生存,是罢运事件的根源。如果是经营权垄断诱发的动因,就发生小股人群经常性碰碰嗑嗑的矛盾磨擦,温州出租车运输市场平平安安的闻名,是全国的典范。生存威胁是默默无闻,突然性的暴发成群体性事件,它的实质是向石油涨价示威。所以在平安20多年以后的今天,连续两次发生了不平安的罢运事件。
从纵观出租车发展历史看,温州发生两次出租车罢运事件的由来,才能认识石油价格机制改革而引起一系列的罢运事件的动因。
温州是东海之滨,20世纪,六十年代的前线,七十年代的火线,改革之初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穷山僻壤的中小城市。2平方公里的《东瓯名镇》是温州地区10县商业集散中心,两人擦肩而过的狭隘巷衢,那里容得汔车行驶。历史进入八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暖浙南大地,前店后场“温州模式”,拉开了温州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是生产力的解放,经济发展需求交通快捷、便利,《菲亚特》微型汔车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经济条件下,适应温州交通需求而应顺而生。“温州模式”夫妻老婆车的产生,不仅打破温州无车城市。还健全了社会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繁荣了市场经济,为市民出行,提供快捷、便利。甚至、还创造了就业条件,邦助了温州基本建设,为推进了温州经济体制改革而作出了贡献,全市人民有目共睹。轰动大江南北的《啊!菲亚特》电视剧,就是以出租车改革典型为事例,歌颂温州改革者艰苦、奋斗、创业精神。
原温州市政府领导为了改革开放配套,出台温政(1998)12号文件,将出租车经营权放到市场竞投,将2亿元拍卖所得,改变“马路跳、温州到”,落后基础设施。为了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催生,采取政策倾斜与扶植,使温州市区出租车得到健康发展。从以上的事实说明,温州出租车业都在平安局面,度过安安稳稳的20个春秋。自2000年我国进入世贸开始,其影响自从六年磨合期过后。
2006年石油价格缓慢地开始上涨,2007年美国次级贷款影响,温州出租车业聊有波动,2008年席港全球金融风暴,引起美元的贬值,石油输出国收入减少,打破长期稳定于原油每桶30美元徘徊的经济格局。为了挽回损失、原油价格不断提高,直止去年每桶原油达到147美元的高峰。
具体内容请看附件:
以上只是对王克勤先生所提出的一个问题,两个观点的商榷。对于王克勤先生还提出的诸多问题,一月以后,继续商榷。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