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去年12月度了一个长长的假期,在整个人感觉焕然一新及感叹人生美妙之余,突然心生豪情——想去读商学院了。
1月初回来,开始网上搜索信息。之前除了知道有GMAT这么一回事,其他一无所知。当然更不知道博森。网上搜出了博森,小班的,比较适合我,于是赶上1月报名的末班车上了当月的班。
第一堂课听得云里雾里,完全失去方向感,管大侠在台上口若悬河,我在底下垂死挣扎。下午,被睡神侵袭,差点睡去;第二天,好像有点眉目;第三天,做题大概知道从何下手了;第四天,对GMAT考试有了框架性的了解。
接下来的复习基本按学校给的复习大纲循序渐进。重新听了上课录音,个人认为听老师讲比自己做题琢磨要事半功倍。因为我比较偷懒,想更多的依靠老师的讲解来提升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对这块还比较重视。如果自己琢磨的话,花更多的时间,这是必然的,之后,悟性高的人修炼成精;悟性不高的人就此钻进死胡同。所以,上了培训班的G友,好好利用录音吧。交了这么多钱,不把它占为己有实在是说不过去。
听了录音我就开始正式上手做题了。说来惭愧,我做的题量真不多。我有时上论坛,看大家的考试经验分享,什么XXX数学阿,XXX语法阿,我都没有见识过。我接触的也就是上课的辅导书,OG,还有GWD,PREP。我把自己做的题量跟大家汇报一下吧。博森内部教材做了一遍,OG做了一半,GWD做了五六套,database里的NEW
题做了三四套。然后考试前把错题又过了一遍。语法部分就结束了。
另外,在考前2周梳理了一下数学知识点,做了当月机经。作文,在考前5天左右准备了自己的模板。看一下机经,找了4到5篇练一下笔。
5月考了第一次,690,m48,v37。这次被数学打败了。机器吃准了我的弱点,拼命出DS题。做题的时候心里一把火,感觉在和对手打架,对方盯着你不舒服的地方攻击。心情很恶劣,草草结束了考试。之后感叹:情商阿情商。我败的心服口服。
7月再试,760,m50, v 42。有了第一次经验,考起来沉稳了很多。考试期间心情很平静,考完分数出来也很平静。数学提前了不少时间完成,verbal时间正好。
两战之间我并没有做verbal习题。我一向抵触题海战。只是把错题看了看。
首先,通过平时的练习和实战,我已经了解我的弱点就是数学的DS题和Verbal的SC。用prep模拟的时候我的数学一次错了10个之多,我的大脑在数学方面确实缺失了一块。在某次GWD中,verbal里面10个错误统统是SC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SC有多糟糕。
其次,我总结出,我在平时练习时verbal完成的时间越短,成绩越差。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来不及做的情况,所以有必要把前面做SC的速度放慢。逻辑和阅读做的比较好,那么可以适当提速,尽量一遍瞄过就找到答案。把更多时间花在我的弱项上,很有必要也也有效果。因为我用一分钟做一道SC和三分钟SC是有很大区别的。
分析了弱点后复习就有针对性了,我认认真真看了两三遍黄大仙SC的材料,通过笔记回忆上课内容,反省自己在一致性上犯的各种错误。把例句记在脑中,这些都是很经典的题型。
数学方面,短时间有大的提高光靠我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机经是福音啊。大家这方面应该都很有经验。另外,知识点的补缺也很重要的。上一次做不出的题型下次再做不出就不应该了。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总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完了一套题,停下来看看自己哪儿弱哪个环节是失分点,作一些总结归纳,比一口气做十套题有用。
转一下话题。考G读MBA的都是胸怀大志,大家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最近碰到了一个朋友,在我看来他在职场上相当成功了,他这样感慨:旅行,读书甚至赚钱都是可以向后推的,惟独孝敬父母不可以推迟,是现在必须做的。我深有同感。不知是否会引起各位的共鸣。
博森和管卫东的相遇只能用匆匆形容,从偶然听说到报名到考试只有一个月时间,其中真正按照管卫东的方法复习只有2周。我不想说他的方法有多神奇或者有效,由于时间关系,我并没有完成博森给的计划。但就像管卫东说的,这个考试考的是情商,这个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如果暂时以分数作为衡量,我窃以为自己算是勉强及格了吧。
按照惯例说说我的英语基础,四级80,六级60多,老托福557,雅思5.5。我看到过很多号称自己非大牛的罗列自己的英语成绩以此证明,其实跟我相比,他们也都算牛人了。
一战是临时决定的,每天利用下班后的2-3小时,只来得及把OG11看了半遍,数学语法看完了,逻辑看了一半,阅读没读过完整的一篇,考前一天突击看了作文,JJ,做了2套模拟,都是550左右,全部复习就是这样了。我完全是抱着去看考场(比较远)+模考的心态去的,当时还乐观的估计jj能提高50分,好歹能上600了。考的时候是中午,一切都很顺利,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友好,英语也很清楚(之前担心他们讲法语),自己状态也不错。最担心的是作文,写完了就放心了,数学有好几个题开始没看明白,仔细读了居然都做出来了,心里挺爽,提前10分钟做完。语法不算太难,阅读看的很明白,逻辑有点晕,不过也是反复思考得出的答案,很有信心。由于根本不知道pace这回事,语文做完了竟然还有15分钟!最后的结果让我欲哭无泪:590,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数学49,在只做了OG的基础上,还对得起我参加过的数学竞赛。这是一次计划外的考试,我安慰自己还没开始复习呢,而且一个jj也没碰到,应该算是所谓的‘裸考‘吧,这应该就是我的真实水平了。这次考试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考试的时候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自我感觉脑子很清醒,但大脑似乎停止运转,根本不能进行正常思维。
一战到二战正好一个月,当时还要上班,对gmat也有点厌倦了,只每天花点时间背单词(学英语以来第一次正式背单词),看看OG10的语法,同时开始让家人联系博森报名寄材料(国外比较慢)。收到材料正好包括圣诞节在内的3周假期开始了。于是没白没黑的听课,每天至少听了12个小时以上,每次管卫东越扯越远的时候急的不得了,因为我只有不到3周时间就考了。和大多数人一样,听完课有很多收获,更有很多疑问,常常感叹:这样也可以啊?我在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竟然花了一天什么都没干,结合管卫东讲课留的作业写了很长的一篇体会,包括方法本身的,也有情商方面对照自己实际情况感觉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我是女生,多少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我自己也是做网络的,对他说的那种莫名其妙就解决的网络问题深有体会;工作中确实是追求实用为目的的,等一切都ready了,可能客户都跑了。没敢发给他本人,发给正在帮我制定学习计划的博森工作人员作参考了。后来想想这个过程应该也不算是浪费时间,起码让我对管卫东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考前2周收到博森发来的计划,发现以我的时间来讲,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计划里面说考前2周如何如何,我一看这不正好考前2周了吗?我还什么都没干呢。于是我花了一天做了几套模拟题,数学错9个,语文错1/3,跟以前比没有任何进展。每天花一个小时看句子,找到一个对我很有用的方法,就是模拟给别人讲,大声说出来,就像以前别人问我数学题,开始其实不会做,讲着讲着就会做了。
我决定还是以语法为重点,一战过去不久,感觉还有,而且当时对gmat的信心就是从语法开始建立的,第一次看语法题完全崩溃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选。后来仔细看了OG的解释,发现也没那么恐怖,再后来OG基本上都能选对了。我相信其他部分只要方法对了下功夫一样可以攻克的。我花了2天时间集中做了大约200个语法题,错了的或者蒙对的听解释,有时候一个解释不够详细听好几次的。我时间紧张,就没追求数量,做800个搞明白100个还不如做200个搞明白200个有收获。语法最后也没觉得特别有把握,但是可以做到一次去掉肯定不对的,剩下2-3个比。可能是难题做的多了,考试的时候竟然觉得语法特别简单,一个是句子短,然后就是一比就看出答案了。
逻辑做的不多,大约150个吧,最喜欢做那种“黑脸题”,虽然一做就错,但实施管卫东的方法很有乐趣。可惜考试一个也没遇到。相关不相关听着特别虚,我考试也曾经试图推理,但是由于状态太差脑子根本转不过弯,只好按照晕菜方法做。假设题直接选了主干否定的,还用了好多前面不像后面像,心里甚是欣慰,觉得终于有个有把握的了。有一点很符合管卫东的要求,我是超级懒人,能省事就省事,从来没想过要回去验证什么的。
阅读做的也不多,也就100个,主旨题基本上都能做对,细节题一找就蒙,尤其是还需要看上下文关系词决定要不要多读的,彻底晕菜,其实还是懒惰作祟。考试的时候有一篇文章不算长,但是有个题目+选项竟然比文章还长半篇,英文完全读不进去,只好脑子里面反应中文,好歹知道大概讲的什么意思了。
2个星期转眼就过去了,做了些题以后又听了一些讲课录音,听了一半就没时间了。考之前听了下心理辅导,郁闷的不得了,本来这次请假就是为了考试的,结果复习成这样,于是开始着手制定二战之后详细的复习计划。不过从充分性的角度想,下次可能还不见得有这次复习的好,如果这次不考,估计近期很难再有机会了,再说延期也来不及了,还是硬着头皮上吧。
考试当天状况不断,首先8点的考试出门就快7:30了,倒了3次地铁,竟然找不到地方了。零下20多度的周末早晨,荒郊野外根本找不到人问路,我绝望的想立刻回家大哭。好歹找到个民工状的路人,帮我指了路。这样的状态去考试,加上太早起来没睡醒,可想而知脑子有多晕。也许我应该感谢这种状态,让我彻底放弃了自己思考的可能性,完全依照管卫东的方法来。语文部分前面都说了,比较发指的是一个语法题考标点符号,句子完全一样,逗号冒号分号破折号一点概念都没有。还有就是时间还是没控制好,提前5分钟做完。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我听完数学讲课以后都忘了做题这回事,就是把以前搞不明白的排列组合题全弄懂了。可惜一个排列组合概率都没有考到(传说中这是低分的标志?)考到的题要么是特别简单的计算完全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要么是特别难的数理统计一点也不会做(读master的时候统计是必修课,汗),最后几个题都是简单的运算,我都绝望了。就这样居然有50!
以前看那些高分大牛们写的感想说挣扎着要不要看分我都觉得特别虚伪,可我自己真的是想放弃了,因为数学感觉完全完蛋了,语文又太没底。当我胆战心惊的睁开眼睛看到7打头的时候,真的是惊讶的不得了,昏昏沉沉的大脑这时候才突然清醒了。数学50,语文35,真是完全按照管卫东的建议考的,一点都没浪费。
3个星期100多分的进步,如果是别人我肯定觉得是奇迹,自己做到了却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其实成功=正确的方法+努力,所谓do right things, do things right. 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情。我算不上努力,一战前的复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最后2周full time复习期间每天也没超过6个小时。前后加起来OG勉强看了一遍,讲课听了一遍半,题做的更是少。但这些努力都是有价值和回报的。数学算我的强项,又是高分的突破口,语法是语文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又是复习最能见到成效的,都值得花精力。而且语法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读句子的感觉,再做逻辑阅读就没有那么困难。
连续三次confirm,哈哈,770,长出一口气,能拿回1000块学费了。
回想一下备考的经历,还是有点不容易的。4月下旬上课,7月11日考试,中间的5、6月还特别忙,居然连续出了一个月差,直到考试前9天才进入完全复习状态,不过这9天总算能够投入全部精力,不再受打扰。
虽然很老套,但是,感谢的话还是要说,管卫东以及博森的其他老师帮了我很大的忙,是他们带我进入了真正的GMAT境界,这也是博森与其他培训机构的不同之处。打个比方,学过高数以后,中学数学就简单了;听过管卫东的课以后,就基本上做到从战略上藐视GMAT和该死的GMAC。其实,考前的某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GMAT的题目是有可能全做对的,从那天起,我开始不把GMAC放在眼里。虽然,考试中还是有做错的,但是,这种境界帮我消除了90%的紧张。
在复习中,第一重要的是重温管卫东的课,那套视频课程我大概看了5遍,没办法,管卫东的课时间太短了,内容又太精炼,只有不断重复,许多东西才能真的明白。
Secondly, 博森的题也应该尽量做完,毕竟那是真题(考试中遇到一篇阅读、2-3个语法和逻辑是重题,而且第一篇阅读就是重题,有点走运)。我做题的一个经验是:语法题多花时间review,可以练感觉;阅读、逻辑点到为止,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和方法,文章的具体意思不重要,全看懂也没什么意思。另一个经验是:多留几套题在考前做,“临时抱佛脚”绝对是正确的,考前9天,我每天至少一套题,还有两天每天做两套。而且,做题要尽量模拟真实的考试状态,如时间、题量、休息等,这样做可以保持一种考试状态。
至于考试,我有一个秘诀,坚持上洗手间,每一次休息都要去。有两个好处:一,可以用冷水冲一下,清醒一点;二、在路上想一想下一个项目的思维要点,比如,作文,不重要,结构好看,内容凑活,关键要写完,数学,尽量做两遍,尤其DS要小心,语文,必要性和客观性,语法看意思,阅读看问题,逻辑比选项。
In summary, 向管卫东学习,要把GMAT看成一碟小菜。一战750,管卫东的话,您真听了吗?
反正我听了。
就我的个人条件而言,能够一战750,90%在于听了管卫东的话,领教了管式思维。
在博森小班听管卫东讲课所得到的,绝对绝对绝对不仅仅是所谓的有限的知识点或者所谓的应试技巧,更多的是思维上的转变与启迪。此番杀得远远高于个人预期的分数,个中感受不敢独吞,在此与各位战友分享:我是如何体会管卫东的话的
一、题不在多,做精则灵:
题海无边,您还深陷其中看不到岸吗?反正我没有。
看看我做过的工作----
OG除了语法做一遍,其余看都没看;
学校的套题22套,限时做过14套,错的惨不忍睹;
且别说外部资料和参考书,就是校内发的两本书两张碟我也没能看过一遍……
就这些了,恐怕没有比我做题再少的了。您问我干什么去了,我是花N倍于做题的时间去思考了:想客观、不充分做到没有;想这次出了什么问题,下次怎么能做对;想错误答案都什么德行,正确的又是什么面貌……另外,每周二、四、六的答疑我没有缺席过,基本那里讨论什么题,我就跟着想想,每周都能反复强化我们博森的做题风格,最终成为习惯。古人云:人者,善假于物也。意思是人高就高在善于利用外物,说远了还能改造外物。题乃外物,是人有主见的做题,还被题牵者鼻子走……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二、法不在同,意会则明:
所谓管氏,是方法还是思维?是思维胜于是方法。
虽然已经杀G成功,但仍不敢自诩已经与管卫东达到精神境界的统一。只是在此发表一下个人对管氏思维的理解。个人认为管卫东所有说教的矛头都最终指向一处:如何在考场时把正确答案给选出来。拜托各位别改我说的话行吗(模仿管卫东之无奈状,笑)?如果我说,管卫东的目标是教大家如何把题做出来,您说我的话对吗?对?死菜!你们已经偷偷把我的话给改了,忘记了我说话的前提--在考场状态下!解题的方法千千万,但真正适合有巨大时间压力的GMAT考试的方法为数不多。
只要本着考场实用的指导思想,你会理解能够了解知道如何把正确选项选出来优于知道正确答案为什么对;
只要本着考场实用的指导思想,你会理解为什么SC想意思便捷于想语法,为什么CR无推理胜于有推理,阅读把握通篇行文胜于字字必较;
只要本着考场实用的指导思想,你能发现可以完全没有固定方法!先读原文还是先读题干?随你!只要能够把题做出来,就是老大!
只要本着考场实用的指导思想,你更能够发现甚至可以不按管卫东的指示办事!就我而言,一定要用中文语序翻译英文句子吗?我没这么做,但我读英文不翻译就能一遍懂且记心里,这就够了!表面上我没听管卫东的话,事实上我在更高的层面--有效率的阅读句子且理解之--这一层面与管卫东不谋而合!
总之,思维统一则方法随意!真正的高手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
三、斯是考试,唯我独尊:
什么是考试的最高境界?无知无畏,相信自己。
要考了,还有题没做怎么办?做了但只做了一遍而不是十遍怎么办?想看机经只唯恐当月机经是否够全?SO WHAT?
正在考,怕前十题错了怎么办?过早进入低分题库怎么办?自己读到的和脑子中的机经有冲突怎么办?NO BIG DEAL!
如此多的顾虑,如此多的杂念。累不累?
只有你和题,什么都没有,包括管卫东。脑中多想一分杂念,就少想一分真题。
私心杂念是魔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遇鬼杀鬼,见神弑神!
相信自己吧,告诉自己平时下的功夫足够了,什么题都能对付。就用自己最原始的第一时间的想法选出答案,而且暗示自己,这题就是对了,然后不用去想了,可以做下一题了。和机经相左?让机经见鬼去吧。
最后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在考前最后一次周六答疑,管卫东说:大家就抱着想看一看GMAC还能出什么样的题?这样一种心态去考试,最好了。我就是这样做的,到考场上淡定自如。举一个自己考场的例子:
数学刚做到第2题就遇到一题,“1到99的整数中,既不是2也不是3倍数的整数有多少?”我不会,于是用1页草稿纸,把1到99全着99个数字全写下(一整篇那叫一个汗)。然后逐一排除。数了近小10分钟,发现数乱了。于是作罢,闭眼选了D,33个。要知道,这是第2题而已,至此,13分钟过,才做2题,都要抓狂了。但是就告诉自己别想了,就当时选对了吧,做下一题。之后的感觉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考完找个网友一问,还真就是33!选择题嘛...
真正的心得还有太多太多,总觉得写不完。经常听管卫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算您不听我管卫东的,自己有一套拿高分就是老大!多实在的大实话啊?您听了吗?
面对着学校发的教数学和作文的盘我就想来着,这盘一整就20个小时,有必要吗?数学就算不复习只要认真做地球上的中国人都能上50,而得51得花一周总结机井,边际效益太低了吧?我们的目标又不是拿全800,拿个漂漂亮亮的高分就行啦!没人规定上700数学一定满分吧?我就把管老人家的不充分性思想,换言之--必要性思想运用到实践当中!数学不看盘,甚至不看机经!拿OG11那本绿皮做了一部分,甚至PS部分没有对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大大鼓舞了自信:的确,正如大家所说的,GMAT0数学总体难度极低!大部分可以秒杀。偶有比较绕的题,大胆放弃之----其实胡乱5选1仍有20%胜算,就如我在考试中所遇到的。于是数学部分我用了不到两天复习完毕,战略性的节省下来99%的时间,集中火力攻克VERBAL-------这才是我们中国考生真正的瓶颈!过了VERBAL关,胜利在眼前!
呼吁与劝告
回首三个月GMAT经历,些许感慨,些许遗憾!但在发表感慨与遗憾之前,借博森网站一隅,首先做两件事情:
第一我要以自己深刻的体会呼吁一下我的所有博森同学——特别是7月份小班的同学们:不管当前在同GMAC的较量中你的境况如何,不管你是雄心壮志还是灰心意冷,坚持下去,绝对不要放弃!
我知道我的7月份小班不少同学课后再也没来过博森做过题,并且有几位同学因9月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很受打击,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定要重视博森的机会——请相信我没有任何为博森鼓吹的意思。GMAT培训博森收费很高,高必然有她高的道理!
如果你觉得GMAT大山很难逾越,知难而退。我想问一下,你的判断基于什么?
是基于你现在模拟的成绩吗?那么我要说的是,我7月中上完老管的课第一次参加模拟的成绩是:Math对35个、Verbal对6个——其悲惨情形你遇到过吗?按说,我是不是该“洗洗睡了”。
是基于几个月复习后,你参加的第一次考试的可怜的成绩吗?对此,我要说的是,不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而是你需要高效率的复习方法与足够的运气。请坚信GMAT最多考的是运气、技巧与耐心,而考不到多少能力,更考不到多少智力——否则,我觉得我该考810分。
回来,回到博森的做题环境——在你有时间与精力的任何时候!你需要仔细的琢磨老管的讲课内容以及虚心的向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考友了解复习与做题思路,从中找到适合你自己的GMAT备战方法。或者至少你该去问问博森善良的小昌等工作人员——她们也知道一些。我的所有同学,不管是谁,你都有机会考到700+,我等着你们的消息。
第二,我要奉劝所有素称“大牛”的人别轻视GMAT,即使你再“牛”,你也不见得有好运气与应试的经验。我坚信自己的数学功底属于顶尖水平——在所有同龄人中。我曾经梦想着自己的数学得52分,这主要受老管上课提到满分是52的蛊惑。为了这个目标,我一直在努力使自己的Math部分在37分钟内无错做完——这确是CD某人以及ZL的蛊惑。但其结果有多惨,我用了43分钟才做完(有一道滥题在急躁中耗时近5分钟才看明白),并且仅仅得了50分——这或许是我从接触GMAT那天起的最低分数,也是我GMAT历程最大的遗憾!
★★我的学习过程对哪一类人才有借鉴意义?
不是这一类人,你可能与我的境况不相同;我的学习过程不见得能给你带来多少启发,其经验与方法不见得对你有效。
第一,英语水平大概是TOEFL阅读、语法63分左右,词汇量6000左右。
我毕业已经7年,而立之年也没有所立,却被垄断国企歌舞升平的生活消磨光了年少时的几乎所有梦想。当我鼓起勇气辞职学习英语时,才发现自己与新东方“基础住宿TOEFL班”的小同学们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必须从词汇表的“a、and、ant…”开始——而其时是今年的4月份,离我大学六级考67分整整过去8年(其间,英语只记得how are you了)。经过漫长4个月努力,我的TOEFL阅读语法部分应该达到了63水平(听力55水平),词汇量可能接近6000——这就是我开始GMAT学习时的英语基础。
第二,逻辑分析能力很强。你不需要老管的“有关、无关”等应试技巧,全凭逻辑推理就能解决绝大部分CR——一点都看不懂的另当别论。为什么需要逻辑分析能力很强?因为我的RC、CR做题方式都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SC的短期提高也绝对基于这种能力。
我觉得老管的方法是一种投机取巧的“邪道”,但这恰恰可能也是它的有效之处,它可以让一个没有多少GMAT技巧的人入门并迅速提高成绩,适合很多人。但老管方法不见得适合逻辑分析能力很强的人,而且方法运用效果如何可能部分基于运气成分。我只有遇到一点都看不懂的题目,迫不得已才简单参照一下“有关无关”的思路。
★★学习材料
博森全真题:怎么强调在博森做题的好处都不过分。遇到重题只是其中之一的好处——因为这主要靠运气。有人会说网上可下载全部的GWD题目,你错了,题目尽管有用,博森的环境呢?博森的与考试一模一样的模考系统迅速提高你的做题节奏与感觉——我觉得我无非10月14日又做了一套模拟。而正是利用这个环境非常短时间内从不到500分水平提高到无重题模拟平均700分;博森的学习与经验共享氛围、讨论环境等你能找到吗?反正我受益匪浅——感谢很多人,尤其ZL,本身就是一个机井。对大部分人来说,老管的方法可能还会使你事半功倍。
白勇语法全解:就跟强调博森做题对GMAT考试的好处一样,白大侠的这本书尽管过于偏向知识点细节的作用,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但对于我的语法在1个月内实质性突破起了关键性作用。这里有一点,就是老管的“虚实”问题,悄悄好似“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跟白勇语法解题思路相得益彰——这也是牛人悟出的GMAT之“道”。
OG:我只做了SC部分2遍(第二遍没做前100题);CR做了前40题,太简单就放弃;阅读没动。
还可以辅助用语法大全等——我没时间仅仅作了不到100题;还有一个网上的费费逻辑题,我只做了前5个题,觉得很简单——意思明白马上出答案,也放弃。
★★学习过程
我不是一个刻苦上进的人,尤其在博森看到LCG、ZL等人的毅力与恒心之后,倍感惭愧!但我有效学习时间60天平均每天5小时基本得到保证。大致过程如下:
7月9日上课,7月15日后开始做题,到月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模拟了TEST21/20/10/1,GMAT2/3/4/5/6/7。无重题基本数学错0—2个,语文完成27、28个,错一半稍少点;如果做第二遍语文基本对35个左右。
8月回青岛、感冒、参加TOEFL考试;8月22日回北京。
8月底才算真正开始全身心学习。首先利用半个月看白勇的语法全解,搞通搞透并总结出自己的语法知识点大全——我的知识点总结几乎涵盖了所有考点。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知识点搞透,粗枝大叶没啥用。其间要做OG语法来强化巩固自己的总结内容——OG语法难题的解释一定要琢磨一下,它太适合白勇的思路了。我第一遍OG错了37题,第二遍有错题也是大意了——不排除原因在于记住了难题的答案。说实话,我庆幸自己语法提高之快,没有语法的提高,你就没有任何可能得高分,因为你不可能进700题库,更不可能有重题——这也是有高人指点才使我茅塞顿开的。而刚到博森接触GMAT时,我曾经绝望的认为语法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因为它无法靠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9月14日,考前30天冲刺。开始博森做题,GMAT8/9/10/14/15/16/17/18/19/20/21不写作文, 每天模拟一套新题。成绩大概数学维持0—1个,语文逐渐能完成36题左右,错10题左右(最好成绩GMAT20完成40题对33个;最差忘记哪套完成36题对22个)。做完每套题要仔细review,我的体会是review远比模拟重要。
考完后打电话给爸爸,忍不住就哭了,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男生能哭成这样应该也不太容易了。
现在就读广外,商英学院大三学生,十月开始学习。GWD做了约20套左右,OG11做了1/4不到,数学那本挑了感兴趣的看了,其他的资料买了好多,但是都没做..可以拿去卖钱了。
我想分两个部分讲一下:自己对老管方法的认识和复习过程。
先讲讲对老管的方法的自己的一些认识吧。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启迪的作用,老管教给我们的东西自然毋庸置疑,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将老管的方法融入自己的做题中才是正道。
SC:现在的考试中,很明显的语法形式一致性基本没有了,如:not only…but also这些,而意思的对称和合理性成为了最重要的突破点。所以大家做语法时一定要注意语意啊,形式是变化无穷的,而只有要表达的意思才有唯一性。
其次,我自己的一个体会:会比选项只是第一步,升华到感觉才是更重要的。我们可以算一下考试中平均下来每一题是不到110S,我的阅读平均一道大概是100s,而逻辑却用了130-140s,而且很有可能碰到一两道很难的,用掉200s左右的时间,我想应该有一些人和我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要在语法上节省时间。而真正在考场上一个一个的比是很费时间的事情,所以升华到感觉就非常重要了。5个选项读下来,意思顺一便,孰优孰劣在读得过程中大概心里就应该有个数了。碰到非常难的,再把剩下来的两个比一比。所以比选项是基础,但渐渐的就不要特意的去比了,尤其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对比,而应该在读的过程中就建立起与前面选项孰优孰劣的判断,读完最后一个也就比完了,就可以收工了。
CR:我想可能大家用起来最有难度的是逻辑部分,所以我也想多着些笔墨讲讲。我换个方法讲讲老管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帮助大家理解(有可能在理解阐述时出现偏差,大家批判性的接受就好)
1、当我们接触到一个事物时,如果就这个东西进行推理或者联想,思维是发散性的:
2、文中告诉我们的另一个事件在我们思维的某一个方向上,而其中连接它们的思维方式就是正确的答案。
3、问题就出现了,大家怎么知道哪一条发散的思维是出题机构想要的推理呢?一个人很难将所有的情况全部考虑全,然后再拿着每一种情况去对比选项看看哪个对,而且也非常的浪费时间,更有可能你一条错误的推理和某个选项一致。所以这时老管的方法就是,你自己不要发散思维,选项给了5条思维路径,你去判断哪条相关、可以将原文要说的两个事件或多个事件联系起来就最有可能是答案了。
以上可能就是老管所说的不要做自我推测的思维体系,接下来关于解题的方法:读出事件(主体+性质)是最基本技能,根据这个基本技能就能解答大部分的题目了,但是也有些题目是属于事件比较难读,比较多或者选项的事件比较隐晦,难以抓住事件的中心。比如GWD里面有一题好像是说,饲料的成本高了所以很多人离开了这个饲养牲畜的行业,虽然供给减少了但是专家惊奇发现牲畜的价格不升反降,然后问支持。不知道大家对这道题有没有印象,最后的答案是要离开这个行业的人把牲畜更早的赶到市集上去卖。当时我死活也读不出事件,但是根据逻辑关系将这题做出了,就是问了自己几个问题:1、为什么是要离开行业的人(主体),为什么要更早的去卖,不正常的时间去卖(性质),然后再对比其他的选项发现没有比这个好的了就选了这个。所以遇到这种题目时不妨将文中的逻辑关系也读清,然后根据主体+性质+逻辑关系综合判断,这样正确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大家平时练的时候应努力将读事件的能力提高,因为这个是基础,但是万一在考场上因为紧张或者题目很难读不出了,那这时不管什么方法能做对题目就是好方法。
个人感觉做逻辑题目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阅读语法做累了就做逻辑调节一下,锻炼一下自己的情商、思维。
RC:我觉的老管的方法中我受益最大的就是阅读部分了,上完面授课后就瞬时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最基本的句子读法:读英文反应成中文的意思,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1、提高专注力,反应中文的过程是很难走神的。2、记忆牢靠,基本反应过的意思都会在脑中短时间内牢牢记住。当然如果是大牛人,就是觉得英文比中文还好的那些人,可能英文反应的内容比中文记得更牢就可以忽略这条了。我这里就不对老管的阅读大法进行解释了,只是说一下我用的时候进行了小小改变,更适合自己的运用:我个人感觉自己的scan速度非常慢,常常在文中找不到、找不对地方,所以我采取了这种方法:
1、 观点句、转折句重点读,反应成中文的意思记住;
2、 例子、说明不是不读,而是不细读,不反应成中文。略扫一下,大概有什么重点词,大概说什么内容。
3、 遇到细节题时因为大概有了概念,找起来就会快一些。
这是我针对自己scan不够快进行的补救措施,对大家如果有帮助自然最好,但并不一定对大家都实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这就是我大概对老管方法的认识,最后再提一下,大家现在千万不要轻视数学啊,GMAC为了减少中国人在数学的优势,用了一个方法就是把题目描述的复杂无比。以语文的难度降低我们的实力,这次考试中我遇到的第一个数学题就是一个五行长的应用题,用了我8分钟。我会在后面的考试过程介绍中讲讲这道题给我带来的影响。
复习过程:
我在今年暑假7-9月的时候开始接触GMAT,在那个时候买了无数的书:OG11,白勇语法大全、逻辑推理,阅读精讲,GRE/GMAT难句教程,北美范文,新东方3蓝本……大家放心,其中我看得最多的就是OG11黄本的1/4…...其它的….
7月时用了prep裸模了一次,540分……当时也没有概念。然后7-9月开始对这些书进行走马观花,9月的时候又用prep模拟了同一套(题目多多少少有一点重复),模到了640。当时自我心理安慰,觉得居然进步了100分,直到某某人说模考减掉50分就差不多是考试成绩时,我才有小崩溃的感觉。(建议有人再和你这么说时,就请他shut the **** up…)
然后回到学校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参加了博森的10月班,当然课上给老管批评的体无完肤。上完课的第一套GWD对了20,错了21。然后10月开始大概是1个星期2到3套,然后在机房做完回宿舍一道一道的听录音,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我觉得可能一些题虽然我做对了可能是错误的方法,要不也可能是蒙出来的,所以就从第一道听到最后一道。大概统计一下正确方法做对的多少,错误方法做对的多少等等,然后不停反思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这样做。到11月底时大概正确与错误维持在25:16个左右。
10月底到11月初时停止了复习,拿出了2个星期准备期中考试。因为我觉得维持GPA也是蛮重要的,最好两边都不要耽误。然后11月快中旬时又到博森听了11月班的第一节课,就是老管讲情商原则的第一节课。感觉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开始做题时正确率没有提升,但是我自己感觉到已经不太一样了,因为以前的错误往往是大方向上错误,现在只会在一些小步骤上出现问题了。到11月底的时间主要就是维持每个星期2-3套与,回来听题目的录音。数学、与星期六答疑能听就一定听。(说了老管不要骂,每次星期六答疑时间都是英超时间,每次赶上利物浦比赛就让我纠结不已……^^)。其间做了下OG,觉得指导意义有限,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它,大概能把握到出题思路方式就差不多了。
11月底用了一个周末看了老管的数学光盘,然后将那本数学上自己薄弱的地方挑出来做了一下,数学答疑有空则听。这时的GWD正确率大概在28:13左右。
12月初开始加大题量,一个星期开始做到3-4套,坚持每道听录音,做题时加入数学。发现加上数学以后语文正确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做到语文时有点累了,觉得这样的话加入作文可能会更糟。所以开始尝试一套数学两套语文连做,做了两次弄得我都想吐了,其间prep模考一次680。
12月12日向老师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深圳潜心闭关。13上午做了一套GWD,下午听题目录音,晚上听了老管的答疑。14日看了北美范文,上面有作文的题库和每道题的范文,熟悉AI和 AA的写法。
15日prep模了一次630,崩溃。发现语文全线退步,尤其是逻辑。下午开始做逻辑单项,做了70题演绎题,每题听录音,做到50题时开始有感觉,然后巩固了20题。晚上听了数学答疑。
16日上午再做一套GWD,逻辑正确率变成了90%,只听了错题录音。下午开始跟数学和阅读机经,晚上做了GWD语法单项50题始终没有感觉。崩溃后觉得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转向new的前三套语法专项,六七十道只错3道心情那个舒服。
17日上午prep模掉了最后一套710,做完不太满意,觉得当时状态很好应该不止这个分数。17日下午回学校,17日晚上将数学机经近200题做完,将答案不一样的地方发上网参考,做完已是凌晨4点。
18日一觉睡到中午,收拾东西奔赴考场,在考场附近找到珠海特区大酒店住进,然后吃午饭时到考场走了一圈熟悉下环境。下午做了阅读单项5篇。晚上时将作文机经、阅读机经扫过一遍。本来心情无比平静,爸爸发了条信息给我让我顿然紧张,觉得不单单是自己的事,自己背负了很多东西。然后和爸爸发信息说了下,爸爸居然打电话来给我说笑话,让我放轻松,心里很感动。然后做每个单项的练习,每个单项做到有感觉就停,大概语法做了20题,逻辑20题。然后晚上失眠到快4点,期间我住的那层楼有数十个人喝醉奔过。还有一定要提的是女朋友一直陪着我,闷的时候陪我说话,帮我准备吃的喝的,给了我很大精神鼓励。
早上7点起床,收拾完毕,吃过早餐到考场不到8:30,广州考场第一个到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做到最里面的一个位置,其他位置会受到开关门的一定影响。颇复杂的程序后就进入了考场,AA,AI有些紧张当时头脑也不是太清醒。做完作文马上出来洗脸,喝水,然后在洗手间使劲得蹦,让自己轻松下来。进入考数学时就遇到了前面说的那个5行长的数学题,做了8分钟之久,期间换笔两次,当时心里波动还是蛮大的,越来越紧张。然后平稳一下情绪继续往下做,结果提前20分钟完成数学。这次出来休息时彻底放松心情:这样都被我提前20分钟做完了,我也太牛了,还怕什么呀。然后到洗手间继续蹦,喝了瓶红牛回考场继续。语文做的很顺,但做到倒数3题时开始心跳加快,因为要出成绩了手都有点抖。我看了下还有11分钟多,就用了两分钟静静,然后以每道三分钟的速度慢慢慢慢的把最后一道语法两道逻辑做完,然后居然开始填背景。心想反正成绩也跑不了,就慢慢的填背景,背景都填超时了,最后就是report和cancel了,然后看到成绩脑袋一片空白傻了小有一会……
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啊,希望我这篇东西可以帮到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都随时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还没想这么快离开博森大家庭,我还要在这里学上几个月的TOEFL。只要大家时刻想着我们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而考试,不是一个在战斗,我们的背后站着很多人支持我们,朝着目标一点一点的前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祝大家都可以考到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
月2日上海上午场考试,770分。M51V42,对这个分数很满意。
我是浙江大学金融系大二的学生。1月底在杭州上了管卫东的课,40天准备,觉得管卫东的东西对我帮助很大。在这里主要讲几点:
1)GMAT真的没有什么神秘,或者难上天去的。很多上过XDF,或者在CD上混的同学都觉得,GMAT的题目高深莫测,特别是语法题考点数不胜数,没有几个月肯定是复习不下来的。我觉得这是通往GMAT高分的第一大障碍。管卫东的博森培训,在4天,每天8小时的培训中就把GMAT的所有的要点都讲完了,这样的考试,能复杂到哪里去呢?抱定了这个心态,我在春节的时候把GMAT定在了3月2日,利用时间的压力督促自己搞效率的复习。我用的材料也不多,OG+GWD真题。OG一遍过,GWD24也没做完。复习到最后我明白,题是做不完的,但是解题的想法是始终如一的。既然如此,题海战术有什么意义呢?
2)抓主干不要抓枝叶。听管卫东讲课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怎么能用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GMAT几类题的解题方法都概括了呢?当时将信将疑。比如说语法最重要的是看平行(一致),可是怎么一样才是平行一致呢?但是在自己复习做题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到,SC中的确是平行为王,整体结构上的正确清晰先于局部结构的表达。管卫东所讲的,好比是武功里的内功心法,如果把语法里的consistency抓住了,那么任题目怎么变换,我都可以兵来将挡。相反地,那些分析考点整理特征的考试方法就好像是旁门左道的歪招,用的了一时用不了一世。所以复习中,对于那些细节考点整理的资料,我都没有特意去看,有时当作消遣。这也大大节省了我的复习时间。
3)永远要巩固自己的最薄弱环节。简单讲讲自己的复习方法吧。木桶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取决于其最薄弱的一方面。GMAT中正是如此,Verbal三项中有任何一项是软肋,都会大大影响最后的分数(特别是GMAT这种机考的系统)。所以我的方法是,先做两三套题,找出自己错的最多或者感觉最差(很重要!)的一个项目,然后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两天的专攻,然后再做两三套全套的题,重新进行评估。如此反复,三个项目的实力能够比较均衡的加强。当然,复习到最后,肯定会在某个项目上遇到瓶颈,比如我的SC不论怎么加强每次还是会错4个左右。但是聪明的人要考虑边际成本,如果继续加强的成本很高,并且这个水准也够用了,那就没必要在给自己加压了,保持感觉就好。我想考GMAT的目的肯定不是考800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