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建筑学(工学)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本科类:
建筑学(工学)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筑设计美学知识,具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工程管理方面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及建筑结构、构造、材料、施工、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对各类建筑功能、造型、空间组织、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优选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创作出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方案的能力。毕业以后可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等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 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4.掌握建筑物理、结构、构造、材料、设备等相关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合理选用、综合应用以及组织协调的能力;
5.具有处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物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具有根据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表达设计意图及快速完成方案设计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与研究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7.具有一般规划设计项目组织或策划的初步能力以及与工程项目设计相关的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五年。
2.授予学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1、建筑力学2、建筑CAD、建筑3DMAX、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1—6、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室内设计1、室内设计2、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等。
土木工程(工学)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应用技能。具备建筑工程设计、从事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建筑工程的技术开发、城镇和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知识,并受到土木工程课程设计、试验仪器设备操作和现场实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规划和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主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和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有关建筑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备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4.具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和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备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6.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具有查询资料、获得信息的初步能力;
7.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
工程管理(工学)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要求
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造价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本专业技术、设备、材料、工艺和方法等方面先进的科学知识;熟悉本专业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3.专业能力要求
具备依据实际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测绘、绘图、测试、实验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造价及管理的能力;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参与招投标活动的能力;具有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四年。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或设计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
二、基本要求
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通过本专业基本训练,掌握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城市道路工程等专业理论;
2. 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规划与选型、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材料、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方面的基本技术;
3.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试验仪器的使用等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 了解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主要法规;
5. 具有进行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
三、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工程施工与管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与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城市道路设计等;
六、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
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制图实训、混凝土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工程材料试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