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科技浪潮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其催生的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也为我国小微金融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FinTech下如何做小微金融?事实证明,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可对小微金融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升级,更有助于弥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短板,促进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服务长尾 定制融资需求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撰文认为,小微金融就是金额较小的各类金融活动,包括小额信贷、小额保险、小额众筹、小额支付等。
 而数据是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推动大数据在金融产业的应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也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爱基,净值,资讯)。
 今年年初,工信部印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要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
 大数据技术可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需求,助力小微金融机构延长市场长尾领域。小微金融何故能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借力于大数据这一有力的技术工具?在吴晓灵看来,小微金融更适合于由具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公司去经营。“小额金融是金融业的一个空白,也是大金融机构难以涉足的领域。”目前在小额信贷领域,已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P2P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等基于大数据应用模式来改革传统的借贷模式,寻求与传统商业银行错位经营,进一步打开小微金融市场空间。
 以小贷公司为例,其市场定位为小额、分散,借助大数据的技术力量开展数据化信贷,可在差异化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浙江理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新民表示,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传统运营模式中的创新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小贷公司服务效率,助推普惠金融。
 专注做国内小微信贷领域数据化信贷方案的元宝铺CEO陈瑞贵告诉记者,传统的信贷模式依靠于抵押担保,若没有好的抵押物和担保人,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处获得贷款。大数据技术使得信息积累成为可能,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移动端采集数据并智能化授信,解决其融资需求。
 技术加持 信贷审批提速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2016年中国有近2000万家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6.57%,而其创造的价值占全国GDP的60%以上。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微金融,发展市场广阔。
 陈瑞贵表示,随着小微技术的日臻成熟,可以说金融科技的下一个风口就是信贷类,尤其是小微信贷领域,银行等金融机构触达小微端的意愿也越来越明显。大数据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等在线融资,最直接的效用是大幅提高了小微金融的办贷效率。
 有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我国旺盛的消费需求,其海量的消费数据将被记录和整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场景、业务渠道和客户群体进行综合标准把控,可以实现高效的线上信贷审批流程。
 传统的人工审核信贷流程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而大数据的信用评估自动化能加速整个信贷决策过程。据唐新民介绍,理想小贷当前贷款审批速度很快,最快甚至半天就可以将贷款发放。此外,不少互联网小微金融产品的信贷审批速度更是以分钟来计算,最快5分钟、1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信贷审批,这恰恰是庞大的数据库及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小微用户借款、融资成为便捷的“指尖金融”。
 智能风控 防范信贷风险
 风险管控是小微金融的立身之本。总体而言,小微信贷的风险控制成本相对于银行金融机构较高,而FinTech为小微金融打开了“智能风控”的新大门。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识别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防范风险主要依赖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信贷员对风险判断的经验积累和决策水平。而FinTech可以凭借大数据技术建立线上、智能的风险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用户个人的消费和信贷行为中衍生出复杂的变量,最终可生成相对精细化的风险控制模型,用以评估授信额度和还款能力。
 记者了解到,当前市场上提供数据化信贷产品的小微金融服务商主要依托于运营商数据、现金流、政府数据、征信数据及第三方平台等数据类别,将丰富的数据加以处理,从而形成行业评估、企业主信用、反欺诈、贷后预警等不同数据模型,从而为小微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和智能化的风控模型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智能风控可以完成数据采集,线上不能采集的仍需要通过线下来补充,两种手段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完善风控。“金融业的核心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背后是数据构成。而风控的核心是采集数据来识别风险。”陈瑞贵说,“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最终解决的都是风控的问题。关键在于通过技术手段来找到更低成本、更高效能的手段识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