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所名校的博士论文答辩,一个老师的提问紧紧地围绕着学生论文建模的理论前提,assumption,进行深究。觉得很有启发。
现在看到的一些技术性的论文,很大一部分,并不对理论假设assumption做充分的思考,一些假设只是为了均衡的求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种对真实世界的“不合理抽离”,当然这还要结合文章所强调的内容,来断定抽象、假设是否合理。
另外,一些老师总提问propostion 背后的intuition.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至少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这是许多技术较好的同学需要补充的东西。技术需要合理的抽象、与真实逼近及intuition 相结合。
因而,在建模时常问自己,assumption 是否合理?结论背后的intuition 是什么?可能需要大量的篇幅来argue,而这样的过程,是文章充实与有说服力增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