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效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各国专家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了“周末效应”、“月份效应”和“星期效应”等现象,证明了各国资本市场均存在着效率缺陷。而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在制度、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党代会和两会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召开总会传递出各种信息,那么会不会引起投资者采取集中抛售或抢购股票的行为,使股票市场出现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如果存在“会议效应”,那么影响机制和程度如何?对股票市场本身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不仅可以深化和发展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对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沿革,对会议效应进行界定、描述和分析。然后,使用描述统计、包含虚拟变量的最小二乘法以及事件研究法等三种实证检验方法,全面考察沪深两市成立至今,会议窗口期内各种股价指数的变化规律。三种检验方法之间既相互印证,又相互补充,提高实证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首先,肯定了会议效应的存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水平做出判断——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水平;其次,实证检验过程也客观的揭示了会议效应表现出的规律性;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实践有所指导。 关键词:股票市场;资本市场效率;会议效应;超额收益;事件研究法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