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376 12
2017-05-27
谈到货币流通速度,必须先介绍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MV=PT
以上是常见的写法。
我们用Q来替代T,费雪方程式变为:MV=PQ。
P表示价格水平,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Q表示商品及劳务交易总量,M为货币数量。
有人认为:PQ=GDP,M=M2
货币流通速度为:
V=GDP/M2
M2为广义货币。
大部分学者在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均使用上述公式。各种百科等也给出上述公式。这与货币流通速度原始定义严重不符。就常识而言,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是大于1的,换句话说,一年内货币要流动很多次的。而用上述公式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近几年在0.5-0.6之间或左右,这明显是错误的。
将货币流通速度理解为:V=GDP/M2是错误的。
错误在哪呢?
第一,PQ不等于GDP,GDP只是某一时期(一般为年)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金额,GDP小于PQ。
第二,M不应该是广义货币M2,应该是基础货币B。广义货币M2是基础货币B经过商业银行存贷款扩张后的货币总量。
正确的货币流通速度应为:
V=PQ/B
或写为:
V= c×GDP/Bz
c=PQ/T,相当于产销率。
PQ含义为交易总金额。
T为总产出金额(计算增加值的总产出)。
z=GDP/T,定义为增加值率。
经笔者根据统计局网站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资料推算,GDP/B在2-3之间,z在0.32左右。我们取c=1(实际或大于1或小于1,但很接近1),大致可以算出货币流通速度在7-9之间或左右。这个数据与常识相符。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M2=BK2,V=PQ/B。
则有:M2V=K2PQ
或写为:V/K2=PQ/M2
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之比等于交易总金额与广义货币M2之比。
可以推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其他表达式:
V=K2PQ/M2
V=K2 c×GDP/M2z
我们重温一下几个重要比例系数:
c=PQ/T,交易总金额与总产出的比例(数值接近于1)。
z=GDP/T,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率(近几年数值在0.32左右)。
K2=M2/B,广义货币货币乘数(近几年数值在4-5之间或左右)。
GDP/B,国内生产总值与基础货币比值(一般在2-3之间或左右,近几年在2.2左右)
GDP/M2,国内生产总值与广义货币比值(近几年在0.5-0.6之间或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货币流通速度严格来说应称为货币流通频次,量纲是1/时间单位。相当于物理学的频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5-27 21:10:3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8 18:34:58
石先生和hj58一样,看到书本上写的,只会去“正确理解”,而不会思考是有无问题。
费雪方程漏洞百出,早已是学术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8 18:52:58
第一,Q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只能理解为单一产品。否则,不同商品不可加和,不同劳务也不可相加,劳务和货物更不能相加。
    理论上假定Q是单一商品,量纲设为“件”
    第二,M表示货币数量,单位为“元”。
    第三,P表示价格水平,当然量纲就是“元/件”。且只能理解为等价格一次性销售,才会有总金额PQ,但一次销售中货币就没有了流动速度问题。而一旦是多级销售,总成交金额就不是PQ。
    第四,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当然量纲就是“次/元年”,即每元每年使用几次。
    暂且不管等式是否成立,把以上量纲代入等式,就是
    元*(次/元年)=(元/件)*件
    这明显就是一个=两边量纲不一致的式子!完全违背了数学符号=的使用规则。
    所以,费雪方程就是一个垃圾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8 18:57:07
实际上,货币存在一个分布问题,如果在链条式流动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使用自有货币进行支付,也就是每个货币都只使用一次就可以完成全链条交易,并不存在货币周转速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8 19:00:56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给出的结论叫做“货币无量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