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新危机
防风 何亚福
光明观察 2009-09-23 刊发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9/23/content_983433.htm
引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人口飞速增长,人们面临着粮食、能源等各种资源短缺,为减缓人口增长、消除世界“人口爆炸”危机的呼吁不绝于耳。世界各国在这种形势下都相应地采取了一定措施以降低生育率。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也是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也酝酿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施,直到七十年代,才真正开展了计划生育,使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快从1970年的5.8降到1980年2.24,接近更替水平;然而由于年轻人口比例过大,使人口惯性增长不可避免,为了更快地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政府在八十年代实施了更为激进的独生子女政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妇女生育率大幅下降,世界人口发展不得不面向人口危机的另一面――过低生育率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口老化。到1997 年时全球就已经有51个国家和地区、44 %的全球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即生育率处在更替水平及以下) ,联合国为此于1997 年专门召开了专家会议,讨论低生育水平的问题。中国在当时也已经被列入生育水平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时任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的著名人口学家蒋正华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指出,中国政府希望保持低生育水平、但并不希望其下降得过低,即最好将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 至1.9 之间。
总的说来世界遇到了一个新的人口危机,那就是过低的生育率造成人口老化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显现出来。现在除了美国外的其他老牌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国家中,低生育率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跌到1.57的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媒体抓住了这个題材,结果“1.57震动”成为整个日本的头条新闻,促使政府在1990年建立了一个政府的部际委员会,以便“创造一个有利于生育与养育儿童的环境”。尽管如此,到2004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还是下降到1.29,并且还在继续下降。这种趋势使日本政府十分担忧。担忧的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会带来人口老化,人口老化正在加速并使日本的社会保障系统出现严重问题。韩国更严重,2003年总和生育率仅有1.17。还有新加坡、欧洲各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无不被这种低生育率问题困扰。他们为了应对低生育问题都采取各种措施,但是目前看来收效甚微,以至于一些人口学家认为生育率降到很低便很难再提高。
然而,中国的问题更为复杂,到90年代初以来,大家公认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降到更替水平的2.1以下。各种调查和普查数据表明,中国总和生育率从90年代初开始就低于2.1的更替水平,到1995年以后更是低于1.5,并一直在1.5以下运行,2000年更是到了1.22。对于这样的生育率,政府相关部门一直不予承认,对外宣称1990年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8左右,而且还要保持目前的生育政策不变,以“稳定低生育率”。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到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确凿无疑的。2000年人口普查表明,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0.3%,65岁以上人口7.1%,明白无误地显示中国老龄化的来临,成为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是“未富先老”的典范。除了老龄问题,中国还有一个其它国家没有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问题。通常新生儿性别比在103-107之间,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新生儿性别比持续不断上升,到2000年达到难以想象的119,即每出生100个女孩要多出19个男孩。根据2000年普查数据,到2020年中国25-35岁青年男子将比20-30岁女子多出4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将有4000万青年男子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这个比例将占同龄男子的1/3左右。对于这样性别比无疑会给中国带来深重的危机。
从上面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世界人口问题已经不是担心“人口爆炸”,而是新的人口危机,即不得不为提高生育率、减缓老龄化以及解决由此产生的许多问题而奋斗。中国的危机更是严峻,不仅有“未富先老”的问题,还有出生性比失调问题;不仅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极端困难性,而且对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即过低的生育率还行乐观估计,加深这些问题的严峻性。
在各老龄化国家为提高生育率不得不用各种办法鼓励生育时,我们还在严厉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当前最需要认清的问题。下面就一些问题进一步详谈。
为了理解本文,我们先了解几个概念。
生育率,也称一般生育率,指每千名育龄妇女(通常15-49岁)一年活产的婴儿数。总和生育率指所有年龄别的生育率总和,反映平均一个妇女按当年的年龄别生育率渡过育龄期所生育的孩子总数。终生生育率指某个年龄组妇女在绝育之后平均生育孩子的总数。总和生育率是用来模拟终生生育率的,是变动的,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更替生育率指群体保持总数不变的总和生育率,与人均预期寿命有关,通常按2.1算,是以人均预期寿命70岁计算的,预期寿命愈低这个值俞大。政策生育率,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指按计划生育的政策标准平均每个妇女终生可以生育孩子的总数。老龄化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
一、过低生育率的人口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均每个妇女生育五六个孩子,确实使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中国难以快速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既是世界形势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在二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却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口形势究竟如何呢?深入的研究告诉我们,中国正面临一场新型的人口危机,这场危机比所谓“人口过多”要严峻得多。
人口数量多,是一个问题,但它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人口是否太多,不能看绝对数量,而要看人口密度和人均资源。在这两方面,中国的情况不算好,但还远不是最差的。我们来看一组人口密度的数据: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不过与英国和德国相当,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而英、德、日、韩等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足以证明,中国当前的人口密度不足以阻挡中国的发展。人均资源方面的情况,与此类似。如果按2.0的总和生育率发展中国人口,即使按目前最乐观的中国人口总数估计,中国未来最多也不会超过16亿人口,这样的人口密度也远比目前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密度低。所以从人口密度的角度比较看,中国人口多并不是难以克服的问题。
现在实际调查的生育率基本在1.3±0.1的水平,从2000年人口普查以及最近几年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并不认同这个结果,而是估计为1.8左右,并按1.8左右的总和生育率估计,中国人口最多时候出现在2035年前后,大约为14.86亿。这样的人口数量从人口密度的角度同其它国家比较,是难以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成什么威胁的。然而根据计算分析,中国政策生育率只1.47左右,这样的生育率只是允许生育的生育率,但是存在大量的让人生而不生的现象,比如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丁克现象、单身现象,还有大量能生育二胎的人群在政府的鼓励下或者自己的意愿下而不生育二胎者,不要以为这不是小数字,透过各种媒体的报道看,这样造成的实际生育率比政策生育率减小的程度决不比因为部分超生现象的存在而使实际生育率增长的程度小;其次由于各种毛病或者疾病存在,在已婚妇女中还有大量的不育者,现在大量治疗不育不孕症广告很能说明这一现象,这种原因造成生育率的减少也不会太低;再次毒品泛滥、爱滋病漫延、笑贫不笑娼造成的“繁荣娼盛”而使性病广播,造成许多妇女无法成为一个正常的生育者;新的婚育观念使许多人三十多岁才结婚生育,这种现象使社会平均婚育年龄大大延后,这也必然减小生育率,不要以为这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我国的计生统计表明,近几年每年计生率都达到95%左右,也就是说只有5%左右人群有超生现象,就算为了政绩低报超生率,也不可能太高。这样分析,中国现在实际生育率水平在政策生育率以下在1.3±0.1是再合理不过了的事。如此低下的生育率必然造成中国未来极度老龄化。
现在大家都喜欢把地球说成是“地球村”,意思是说世界人民感觉相互距离如此之近,几乎与过去的一个村差不多,在这样一个村里人们思想趋同,习惯趋近是在的难免的。表现在生育方面,不仅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绝大多数处在低生育水平甚至超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在1.3以下),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生育率也都快速降到了接近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据最新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2.9左右,在四十年的时间内下降了一半左右,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由于严格地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城市地区平均总和生育率在1.0左右大家都能认同,根据调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0.7。农村地区的政策生育率在1.5左右,如果按政府部门估计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还在1.8左右的话,农村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应该在2.25左右。当然如果全国总和生育率事实如调查的1.3左右的话,农村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应该只有1.5左右。高估生育水平,我们不得不冒更为严峻的人口老化的风险。
中国还将严格坚持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把保持1.8左右总和生育率水平寄托在农村超生和城市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生育二胎的前提下。但是在全球化、城市化的趋势下是难以奏效的。日本韩国等不断强化鼓励生育的条件下,生育率仍不断下降,很难想象近邻的中国的城市人群会牺牲自我去提高生育率。事实上,最近在北京上海的生育意愿调查表明,独生子女青年中仅10-20%有生育二胎的意愿。农村生育意愿调查也发现,农村的生育意愿也仅仅只是平均每个妇女有生育1.5-1.8个孩子的意愿。
1.5以下的生育率是难以保证有良好的人口构成的,这一点是多数人口学者都认同的,这也是为什么1989年日本生育率降到1.57时会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根据调查数据,中国生育率实际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运行在1.5以下,这样的生育率不能不对中国未来造成结构性的危机。低生育率、男孩偏好的传统,使中国未来人口在年龄结构和性别比出现严重失衡。从年龄结构来说,由于生育率下降过快,低生育率运行长,中国将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而在性别比方面,中国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程度,已达到世界之最。这种人口危机,不仅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会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长期的损害。
中国过低的生育率并不完全是在自愿的条件下形成的,独生子女政策强制执行是主要原因。独生子女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问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