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老年服务与管理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1、办学历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的新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领头羊。
1999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国首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2003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评审,获评优秀专业;
2005年,成为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6年,成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
2007年,《老年健康照护》获评国家精品课程;陈卓颐教授获评省级专业带头人;
2008年,《实用养老机构管理》获评国家精品课程;
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通过教育部示范校重点专业项目验收;
2010年,陈卓颐教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传统老年康复保健》获评教育部公共事业教指委精品课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教学→研发’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办学特色
1)办学理念:突出职业道德培养与专业素质培养同时兼顾,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是力求让毕业生真正热爱养老服务事业,能够长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2)能力培养:突出老年照护与康复保健,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一特色得到了大多数养老机构的肯定,也是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关键所在;
3)培养模式:突出民政特色与行业特色、重视产学合作,教学全过程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来设计教学模式,努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3、发展前景
3.1背景分析
3.1.1 政策分析
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5年),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4亿,据预测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2.7亿,2050年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老年人口增多势必增加照护压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的今天,必须依靠社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1)机构养老方兴未艾
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床位数仅仅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03%,与西方发达国家4~6%的数目相差甚远。各地政府正在加大机构养老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正在介入这一行业。
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该市“十一五”期间每年将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按照平均4名老人配备1名工作人员计算,仅上海每年至少就需要新增各类养老相关专业人才2500名,其中管理人才至少250人。另外,上海还计划大力发展居家养老,通过评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由专门人员上门提供专业的服务,这类人才缺口巨大。
(2)居家养老,新的机遇
除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养老模式。为了解决老年人口急剧增长与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以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2008年1月国家老龄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被广泛的认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互补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i]]。居家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既可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又能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ii]],今后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和养老服务新模式。
以本省为例,居家养老起步较晚,2006年以来,长沙市才开始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服务机制。为构建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6月长沙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政发[2009]13号),力争到2012年,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社会各界力量兴办、市场化运作、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优化,覆盖全市城乡的基本满足居家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iii]]。目前,该市已建成18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积极为全市10余万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和白托服务,取得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iv]]。2010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全市将把养老服务工程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预计今年内五区将建成40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作为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居家养老服务显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然而,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除了政策不配套、发展尚欠规范、服务资金来源不足、探索、实践范围小[[v]]等问题之外,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服务队伍也是导致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的重要原因[[vi]]。由此可见,社会对高素质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为本专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1.2 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需要高素质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人员)。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表现为:(1)集中养老需求大,养老资源匮乏。据调查,全国至少需要700万张床位,而目前仅有150万张。(2)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服务质量差。据测算我国至少需要百万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而实际不足50万,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没有经过培训,已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然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仅有20余所院校开办本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不足千人,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事业发展需求。
2006年至2009年的3年间,本专业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赴长沙、上海、杭州、宁波、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对这些地区的养老机构进行了“养老机构人才需求分析与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要求的调查”,另外利用实习生实习的机会、在校生寒暑假实施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其他地区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养老机构70家,其中国有事业单位49个占61.3%,集体单位8个占10%,私营单位13个占16.3%。调查对象主要为院级领导和科室主任。结果显示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人员具有中专以上相关学历者不足10%,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约占41%,最缺乏的人才分别是养老护理员(12人/单位)(平均数,下同)、护工(6人/单位)、护士(5人/单位)、管理人员(4人)、康复技师(2人/单位)、社工(2人/单位)、营养师(1人/单位)。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沟通交流、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对于康复保健技能,被调查者中,72.3%认为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基本护理技术,64.4%认为应该掌握生活护理技术,50.0%人则认为营养饮食指导是必备技能;康复治疗方面,60.4%的被调查者认为康复护理是养老服务人员的必备技能,43.6%的人认为推拿技能必不可少,运动治疗和理疗也是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71.3%的调查对象肯定了老年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在养老机构中的作用,认为这是养老服务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
3.1.3 生源分析
随着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视,相关专业人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起薪、社会地位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从而将会对生源的扩大有较大的正面影响。目前本专业的生源一半来自于外省,以农村地区较多,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较易适应养老服务岗位。
3.1.4 对手分析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2006年之前开办有相同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总共不到10家。但近两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养老服务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已经接近20所,但每家年招生人数一般不足100人,甚至低至20~30人。其中比较成功的当属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该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国家第二批示范校重点专业,办学时间与我院相同,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该院开办的这个专业方向与我院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招生范围不同,他们主要面向辽宁省内,不向全国招生;2、专业方向侧重点不同,他们开设在社工系,专业主要课程侧重于社会工作方面;3、合作对象不同,他们主要与大连的养老机构合作,就业也主要集中在大连。从2003年开始,本专业与大连职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开展了多次交流,双方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
另外,部分地区对于该专业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如南京应天学院为鼓励学生从事社会福利专业,该专业学生依据在校综合素质表现,每人每学年可获得2000元---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
今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办该专业,必将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
3.2 现状分析
优势:
1) 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较为成熟,毕业生岗位适用性较强,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2) 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行业影响力较高,毕业生就业较好,专业认可度高;
3) 示范校建设使专业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劣势
4) 招生困难,新生报到率不高。每年我们省内省外的招生分别为50人左右,但是大部分的考试却不愿意报读本专业,基本上录不满,而且新生报到率一般在70%左右。这里面有考生个人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养老服务行业目前还不是特别受重视,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工作辛苦等原因。
5) 生产性实训有待进一步提高。
6) 横向交流与合作仍然不足,特别缺乏国际交流。兄弟院校专业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有待加强。另外与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交流。
3.3效益分析
1)全日制学历教育
总的来说,本专业还是处在上升发展期,目前毕业生尚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招生规模还应该逐步增加到2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