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中投顾问《2017-2021年中国乡村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数据指出,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3年、2015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各指标增长率都达到30%以上。
  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
  二、支持产业规模增长迅速的政策分析
  (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纲要》主要着眼于政策引导,虽然不具备强制性,但可为地方实施提供政策依据,引导休闲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解读
  201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7部委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扶贫工作通知》),决定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并公布了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名单。
  此次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内容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景区辐射带动、重点村旅游推介以及人才培训等。《扶贫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紧紧依托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重点村落建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研学旅行。应特别重视对生态环境、古建筑、古民居等特色资源的保护,加强规划引导,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的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乡村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按照《扶贫工作通知》的计划,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力争让每个重点村的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