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使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因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规模、成长性和风险,只有当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正好适合某种资本的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时,企业才能成功地进行融资。
企业初创时一般规模很小,资产有限,创业者的经营能力即使很强,也难以证实,而且缺乏信用记录,风险很高,一般只有靠创业者自身以及朋友、亲属提供资金,也可能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初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寻求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很强,但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风险高,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可能获得风险投资支持。这时企业经营了一段时间,在商品交易中建立了信用之后,可以获得短期商业信用[8,16]。
企业挺过了创业阶段后,进入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资产,但企业经营仍然不够稳定,风险大,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靠内源融资来满足,外源融资仍然主要依靠风险投资,少数经营状况和信用好或者有资产抵押的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8,16]。
企业继续经营,就发展为中型企业,经营比较稳定,发展前景也比较明朗,风险减小,信用基础也比较好,具有一定的内源融资能力,如果进行外源融资,可以发行股票或者寻求银行贷款。
大型企业经营风险小,信用好,企业的投资项目不断产生现金流,内源融资能力强,如果内部资金不足,就寻求外部债务融资,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总之此时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多。图3-1标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其中风险投资和股票融资是股权融资,属于具有剩余索取权的权益资本,其他都是债务融资,具有固定求偿权。在这些融资方式中,最主要的是风险投资、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它们对风险的偏好和对收益的要求依次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