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133 5
2004-12-10

 新华网 100多万元的劳力士手表,30万的卡地亚胸针,500万的钻石……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火速进入中国。日前,又一世界奢侈品西班牙顶级品牌LOTTUSSE皮鞋亮相北京金源燕莎店,该品牌每双皮鞋都经过了60位西班牙工匠的手、120多道工序、4天的专业保养,这样的制作工艺127年来不曾改变。据报道,随着许多国际顶级品牌登陆中国,中国品牌战略协会发现,目前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已占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估计6年后,将增至2.5亿人。(11月8日《北京娱乐信报》)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预计,与日本不相上下,中国也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奢侈品市场,因为“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10月28日《新快报》)我们的奢侈品消费者真的已占总人口的13%了吗?这样的数据有多少真实性可言?谁说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

  中国经济的繁荣,的确造就了一批不断扩大的富有阶层,迅速富起来的人们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但对于“总人口13%”之外的人们,奢侈品的确也仅是他们的奢侈梦想而已。在今年上海举行的一次世界银行会议上,中国政府称在20年的时间里已经把绝对贫困的人口从两亿减少到3000万,这里面许多人仅仅是脱贫而已,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有四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两美元。

  看看我们的周围就更能发现:当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阶层为按揭一套住宅而二三十年节衣缩食时,当下岗失业人员每月不得不依靠两三百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度日时,当个体工商户愈来愈感觉到生意日渐不景气时,谁还会说中国人天生是奢侈品的受众?得出结论时不应当仅仅看到绝对的数量,还应当看到在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必须是一个全国性概念。在我国,高收入者尽管不断涌现,但由于人口基数非常大,地区差异大,普通收入者仍然占有绝对多数,能够消费奢侈品者绝对是极少数。

  在中国,谁是奢侈品的受众?所谓的中产阶级和收入中等的白领阶层,只能是世界品牌香水、丝巾之类奢侈品的崇拜者,这也说明了中国其实仍然不够富裕。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在中国的成功,只能归功于部分炫耀性消费的富豪和政府官员。在世界品牌眼镜LOTOS眼镜最大的市场——日本,几乎政府所有官员都是这些每副10万-50万欧元的眼镜的顾客。因此在中国,LOTOS眼镜坚持认为,“政府官员将是一大块潜在市场”,据说他们将专门组织一次针对政府官员的市场推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据报道,随着全球奢侈品巨头火速进入中国考察店址、宣传商品,招揽讲究穿戴的消费者时,越来越多的兜售假名牌的小贩也正在这些世界知名品牌云集的高档购物街上游荡,且生意出奇的好。去年,意大利服装品牌华伦天奴宣布从整个中国市场撤出,据说这是受到无法遏制的假冒商品冲击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本土企业申请的加各种前后缀的“华伦天奴”品牌多达160多个,而目前国内市场有大大小小100多家“假鳄鱼”服装厂家。仿冒的奢侈品如此有市场,不正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消费不起奢侈品的人比比皆是吗?

  笔者认为,世界奢侈品之所以看好中国,并非因为“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看中的是人口众多,即使一些中等城市,人口也比瑞士等小国多,所以,即使这些城市中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很少,市场规模依旧可观。咱们自己千万不要忘乎所以,认为中国人都阔起来了,不清醒不理智地弄出个“奢侈品消费者已占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估计6年后,将增至2.5亿人”的数据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2-10 12:06:00

(转)中国人海外高消费震惊世界

中国人在海外的高消费,不断地引起世界的惊呼,而其中又大有“中国特色”。事实上,无论是由于出境机会有限导致的购物的高消费,还是由于需要给亲戚朋友捎带礼物导致的购物高消费,都可能随着中国出境市场的成熟以及有更多的中国公民出境而改变。

  国人难道从来没有享受过“地球村”的待遇?从来没有穿过时区的炫目体验?白天在巴黎购物,夜晚徜徉于柏林街头?不,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每年平均增长20%多;世界旅游组织曾经预计,最迟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游客输出国;让海外旅游业人士欣然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人数众多,最重要的是,在为期12天的欧洲旅行中,中国游客平均要消费2090美元。对于这一点,澳大利亚的旅游行业早已心照不宣。这个已对中国内地10个省区开放旅游签证的国家感叹,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已高过发达国家日本,成为在澳大利亚花钱最多的游客。

  澳大利亚旅游部门的统计表明,自去年7月至今年6月,中国内地来澳旅游的人数超过10万人,居各国之首。统计结果还表明,中国人出手也更加大方,中国游客在澳州人均消费约2200美元,而日本游客只花费约712美元。

  中国人富裕起来了?中国人走出去了?在中国人睁大眼睛认识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重新打量一个中国。这是个变得陌生的国度吗?这是大国民在憋闷久了后的集体发作吗?

  从香港游到海外游

  香港目前仍是内地民众旅游的首选热点地区,由于关税和普通税的缘故,在香港购买品牌的价格大约比内地要便宜30%,这使得手持港澳通行证的人乐此不疲地前往。

  越来越多的品牌公司争相将店铺设在香港,他们将中国人看作是“新的日本人”,看作是最佳的消费者:他们的财富在不断增加,热衷于新奇事物,在一个资讯狂的年代里扮演着购物狂的角色。

  不仅仅是炫耀和来源于身份的认同感,在购物者的天堂里,中国内地游客还隐隐有一种情感消费在里面,能够体验到作为特区的香港所特有的归属感。

  然而,香港很快就不能满足游客们越来越膨胀的游玩之心了。他们的眼界被打开后就再难合上,香港只是他们的第一站,只是他们向往的一个码头。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在出境旅游的事务中,国家意志的导向也倾向于更大程度的开放,今年以来,中国旅游目的地开放的工作在全面推进,范围逐步扩大。

  国家旅游局先后与欧盟22国以及挪威、冰岛、瑞士、列支敦士登、罗马尼亚5国签署了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上述国家旅游的谅解备忘录。

  在成功开放欧盟市场的基础上,中国旅游目的地开放速度进一步加快,范围进一步扩大,又先后与11个国家签署了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与1个国家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

  一走出国门,被普遍认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就变了样,他们对吃很保守,只吃中国菜,对购物却抱着天生的狂热的、纵容的态度。一家品牌公司的总裁形容中国人到了巴黎:“他们住二星级酒店,吃便宜的中国饭菜,整天忙于购物。”尽管这些公司迄今为止,主要还是针对日本游客下猛药,但该总裁说:“巴黎的奢侈品和品牌商店正在开始雇用讲中国普通话的店员。”

  今年头5个月,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继续迅猛发展,出境旅游人数达1117万人次,分别比2002年和上年同期增长58.9%和81.6%,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一幅新世纪的清明上河图出现了,繁华胜景之处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

  为富则游

  新兴的中国富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出国旅游部落。与留学生和官员不同的是,他们的职业身份大多是私企老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行业精英。在中国的阶层划分里,他们是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

  而出境游的火爆更得益于在过去5年里旅游限制的不断放宽。这和日本当年的情况颇为相似。尽管在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期日本经历了一个“海外游行不自由”时期,出境旅游受到种种限制(如携带外汇金额限制、必须接受“游行审查联络会”审批等等),但自1964年4月1日政府宣布居民海外观光旅游自由化之后,日本出境旅游业因之日渐兴旺。

  一方面,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给予日本国民充裕的收入和闲暇时间,这使得出境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高质量生活的象征;另一方面归功于日本政府有计划的推动。1986年日本政府为刺激居民出境旅游以减少国际收支过多的盈余、缓和国际贸易摩擦,通过制定“海外旅行倍增计划”,使出境旅游总人数自1950年代中期至1993年期间增长了近3倍,超过同期全球出境旅游总人数的递增速度。

  而目前的情况是: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开放本国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成为近几年外国首脑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的一个重要议题。

  现在,欧洲和日本都在竞相打中国游客牌,都在争相扩大旅游签证的范围。我国每年拿旅游签证到日本观光的人数大约是4万。再加上商务考察、留学等,每年我国赴日的人数在45万左右,日本政府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在2010年,要吸引300万中国人到日本消费。这是继欧洲20多个国家对中国开放旅游市场之后,日本推出的“A”计划。

  据预测,今年赴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将会达到2500万人次之巨,“能出国的当然都有钱”,正是抱着这个想法,中国游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早在中央电视台转播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之际,葡萄牙就在每场比赛前播出该国的风情片。而以创意产业为腾飞点的英国,也正在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做”以英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它们与莎士比亚和哈利.波特等有关。

  尽管上述这些海外游的线路大多还处于产品初级阶段,即一条线路要玩多个国家,属于纯粹的观光,但线路火爆的场景还是颇为“壮观”。

  中国特色的高消费

  那些有过海外经历和多次出入境的人通常会更考虑海外游的舒适度。事实上,出境游客中的大部分都是进行第一次的境外旅游,走马灯样式的密集观光和见缝插针的疯狂购物是中国游客给外国人留下的最强烈印象。

  根据相关调查,民族文化传统,包括社交的准则、社会风气、习俗和习惯,是形成中国人海外旅游购物心理和行为的根源和基础。

  有93%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因为出境旅游毕竟机会有限,为家人和亲朋好友买礼品是向家人表示爱,与同事、朋友、亲戚保持良好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出境旅游者中十分普遍。有90%以上的被访谈者购物时考虑较多的不是要买的商品国内市场有没有,而是能不能买到称心的物品,是否可以作为礼物体面地送给亲朋好友,顾全方方面面的关系。

  特别是第一次去香港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礼品送给家人和亲朋好友是出国旅游回来后所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中国内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内地旅游者在港支出从1996年至2001年逐年增加,但消费结构却未发生明显变化,购物支出一直占据总消费额60%以上的一个有趣的原因。

  事实上,无论是由于出境机会有限导致的购物的高消费,还是由于需要给亲戚朋友捎带礼物导致的购物高消费,都可能随着中国出境市场的成熟以及有更多的中国公民出境而改变。(梅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2-10 12:11:00

(转)全球奢侈品火速进入中国

 近日,《财富杂志》刊登文章说,中国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和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速度之快令全球奢侈品巨头瞠目。

  全球奢侈品火速进入中国

  中国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和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速度之快令全球奢侈品巨头瞠目。LVMH、Richemont和Gucci,都赶忙奔向中国大陆的城市,考察店址、宣传商品,为招揽大量讲究穿戴的消费者打下市场基础。行业专家估计,中国目前只有大约1%的人(1300万左右)有足够的收入考虑购买高档奢侈品。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说,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之后,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他预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最终将达到一亿人,与日本不相上下,也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奢侈品市场。她在最近一份报告中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并说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贫穷之后,中国的精英阶层突然间“热衷于显示刚刚获得的财富”。欧洲的时装公司很乐意帮他们一把。今年4月,阿玛尼举办了一场明星荟萃的时装发布会,庆祝其位于上海外滩的约11150平方米的旗舰店开张。阿玛尼宣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要开30家店。就在同一条大街上,一家同样豪华的杰尼亚(ErmenegildoZegna)店也正在做开业前的最后准备。中国已经成为杰尼亚的第四大市场。Gucci最近在杭州和成都开了店,将在中国的店数增加到了6家。Prada已有6家店,计划再开9家。

  热闹的不只是服装。卡地亚已经开了九家店,还计划再建七家。轿车制造商也竞相进入。尽管关税和其他税收使价格平均上升了65%,但进口豪华车的生意在中国十分火爆。今年头五个月,宝马在中国销售了7621辆轿车,比去年同期多了60%。宾利(Bentley)去年在中国卖出了70辆车,其中有19辆价格超过一百万美元。6月,法拉利(Ferrari)的上海展厅开业,几十辆法拉利在拥挤的街道上轰鸣驶过。在几天后的北京车展上,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的经理向众人介绍了迈巴赫62的两位买主之一、27岁的高尔夫球场开发商王先生。他连同各种税费在内共支付了90万美元,在那天穿著T恤衫和运动鞋来取车钥匙。

  并不是所有涌向中国的奢侈品牌都能挖到金子,尤其是在初期。杰尼亚和卡地亚声称在中国的业务实现了盈利,但阿玛尼承认仍在亏损之中,而且不愿预测何时才能扭亏为盈。《财富》采访了十几家豪华服饰、手表和葡萄酒厂商,但他们都拒绝透露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和利润。摩根士丹利的调查虽然乐观,但仍然警告说,外国奢侈品牌来中国的头五年要做好亏损的准备。

  买得起奢侈品的人不多

  在今年上海举行的一次世界银行会议上,中国政府称在20年的时间里已经把绝对贫困的人口从两亿减少到3000万。然而,许多人仅仅是脱贫而已。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有四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两美元。

  那么,那些两千美元的手提包和两万美元的手表的供应商怎么赚钱呢?卡地亚的卡索诺奇说“不难”。“别忘了,即使是像哈尔滨和青岛这样的中等城市,人口也比瑞士多。所以,即使这些城市中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口的比例很小也不成问题。市场的规模依旧可观。”

  这样的反差会造成不和谐的景象。在上海,当地人穿著浅色睡衣,呆呆地看著身穿黑色衣服的上层人士前来出席阿玛尼专卖店开店仪式。乞丐和兜售假名牌的小贩在恒隆广场的步行街上游荡,这条带拱顶的高档购物街集中了路易威登、Burberry和范思哲这样的专卖店。

  外国货更奢侈?

  中国人对本民族深感自豪,但奢侈品的设计师知道,强调产品的异国背景大有好处。出生于香港、现居纽约的时装设计师谭玉燕(VivienneTam)说,在上海开店时,她受到了当地店员们的嘲笑,因为她坚持在店内摆入她在海外所销售的、写明“中国制造”的商品。但谭玉燕坚持自己的主张。她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中国人有足够的自信支持自己的奢侈品牌,而不再仅仅因为某样东西来自别的国家就去购买”。

  但对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要买的恰恰就是国外的东西。“我想要我们这里没有的豪华时装———那些你有海外关系才能获得的东西,”26岁的沈阳广告代理人和兼职模特王思曼(音)说。“如果没人注意的话,你拥有这些东西有何意义?”零售商说,标识显眼、设计上能突出品牌形象的奢侈品比较好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2-14 09:34:00
差不多,我就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29 17:01:00
没办法,爱面子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29 18:24:00

中国人有了大钱就散了,真应了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可千金散尽了就不一定能回来了。

古代时候是富翁买房子置田地娶老婆和小妾并生一窝孩子,这些原始积累的钱都分散了,因此古代中国一直也没搞起工业革命。这原本是封建帝王的意愿避免有大的经济集团威胁到他们的统治,没想到是到如今这种深藏在中国人心理的倾向还在作怪,海面自那是必然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