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5月下旬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研究起草取得进展,即将形成征求意见稿,将规范国家导航领域相关活动和工作,确立北斗系统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立法工作的推进将使得我国北斗系统商业化进一步落地,未来新上信息化项目或将必须采用国产北斗定位技术。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7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届时,将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史上多个突破。据悉,北斗三号卫星还将于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在测绘、交通运输、减灾救灾、电力、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监控跟踪类可穿戴式设备、移动健康医疗、城市快递、互联网汽车和共享单车等细分领域获得广泛拓展。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118亿元,同比增长22.06%。专家测算,2020年前后,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斗导航市场份额将达到2400亿元。
未来几年是密集发射导航卫星、平台系统建设和终端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年份;在应用领域,随着指挥交通、共享经济的发展,将出现北斗规模化应用。基于北斗导航在国防、民用领域的战略价值以及产业规模的增长预期,看好产业链系统中国防、运营应用、终端设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