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选修课结课论文看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小学期刚刚结束,按照规定,此间开设的课程以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打分.所谓“考查”,也就是写篇论文.此种考查方式在中国高校极为盛行.每逢此时,多数学生并非埋头苦思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而是盯着电脑,打开搜索引擎.然后将相关文章进行疯狂的Ctrl+C , Ctrl+v的操作,然后对其稍加修改,一篇“论文”就这样出炉了.为何此类“为文”方式如此盛行?为何抄袭之风屡禁不止?我想,可以通过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原理加以解释.
先讲一下什么是逆向选择.经济系的同学或对此已有了解的同学可以跳过此段.按照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万事万物本应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发展演变,亦即这是一种“择优”原则。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Akerlof)于1970年提出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理论打破了人们的惯常思维.“逆向选择”理论中一个经典模型:二手车市场模型. 在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之间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但一般情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旧车市场上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因为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但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旧车市场上的买者在购买汽车之前,并不知道哪辆汽车是高质量的,哪辆汽车是低质量的,他只知道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将他们的汽车撤出旧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者。结果是,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汽车退出市场。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汽车成交,极端情况下甚至没有交易。在旧车市场上,高质量汽车被低质量汽车排挤到市场之外,市场上留下的只有低质量汽车。也就是说,高质量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归根结底,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