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围绕“教育产业化”展开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正在逐步深入。为响应公共经济学版的“征集优秀讨论主题”活动,特发此帖,欢迎朋友们积极参与到此次讨论中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寒山将根据各位高手的发言情况,给予高手中的高手活动奖励。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既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活动,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教育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有着效率方面的要求;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有着公平方面的要求。 就效率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身有追求效率的要求。 二、教育是一项需要资本投入的活动,在资本投入为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着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
就公平而言,也有两个方面: 一、公民受教育权的公平问题。 二、教育作为实现公平的社会活动,在克服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效率功能和公平功能。二者经常产生冲突。在目前的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就反映了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取向。就产生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如何兼顾和协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本人认为, 教育首先是社会最大的公益品,是非营利性产业,教育的自身特性决定了,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必须以实现受教育权上的公平为主要目标。公平性是教育的第一要求、效率性是教育的第二要求。教育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说,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应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所以,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应该采取以下方法兼顾效率和公平: 一、要将学校作为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微观主体,使学校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进而对学校发展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学校要根据政府的规划、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以及资源条件的可能,对学校作出准确的发展定位。这一定位要在长远和当前之间找到均衡点,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急功近利。 三、要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有效利用好一切办学资源。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公平原则是第一位的;学校在具体使用资源时,则更多考虑效率原则,使有限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四、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必须继续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改革力度,达到提高提高效率,发挥社会功能的目标。 五,鼓励多元投入,发展民办教育,增加教育资源,开发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 以上观点引用《文汇报》陈宪教授文章)
欢迎朋友们积极参加到讨论中来,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8 11:03:2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