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7001 18
2005-11-24

一段时期以来,围绕“教育产业化”展开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正在逐步深入。为响应公共经济学版的“征集优秀讨论主题”活动,特发此帖,欢迎朋友们积极参与到此次讨论中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寒山将根据各位高手的发言情况,给予高手中的高手活动奖励。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既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活动,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教育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有着效率方面的要求;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有着公平方面的要求。 就效率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身有追求效率的要求。 二、教育是一项需要资本投入的活动,在资本投入为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着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

就公平而言,也有两个方面: 一、公民受教育权的公平问题。 二、教育作为实现公平的社会活动,在克服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效率功能和公平功能。二者经常产生冲突。在目前的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就反映了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取向。就产生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如何兼顾和协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本人认为, 教育首先是社会最大的公益品,是非营利性产业,教育的自身特性决定了,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必须以实现受教育权上的公平为主要目标。公平性是教育的第一要求、效率性是教育的第二要求。教育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说,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应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所以,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应该采取以下方法兼顾效率和公平: 一、要将学校作为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微观主体,使学校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进而对学校发展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学校要根据政府的规划、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以及资源条件的可能,对学校作出准确的发展定位。这一定位要在长远和当前之间找到均衡点,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急功近利。 三、要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有效利用好一切办学资源。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公平原则是第一位的;学校在具体使用资源时,则更多考虑效率原则,使有限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四、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必须继续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改革力度,达到提高提高效率,发挥社会功能的目标。 五,鼓励多元投入,发展民办教育,增加教育资源,开发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 以上观点引用《文汇报》陈宪教授文章)

欢迎朋友们积极参加到讨论中来,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8 11:03: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24 16:42:00
公平是什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兼顾公平”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看还是讨论“怎样在教育行业中才能有效率地实施一种既定程度的公平目标”有意义,这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4 22:50:00
一种既定程度是何种既定程度呢?用何种标准来衡量这种程度是适度,还是过度呢?希望朋友们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20:19:00

教育是应该公平还是效率,要看教育阶段本身作用的外溢性程度。

一般观点,初等教育的外部性强,社会功能强,应该以公平性为原则。而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弱,其对个人自身带来的收益更为显著,应该认为其是可以放逐于市场,在竞争中与效率中发展的产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12:00:00
以下是引用iyiqian在2005-11-25 20:19:19的发言:

教育是应该公平还是效率,要看教育阶段本身作用的外溢性程度。

一般观点,初等教育的外部性强,社会功能强,应该以公平性为原则。而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弱,其对个人自身带来的收益更为显著,应该认为其是可以放逐于市场,在竞争中与效率中发展的产业。

我的看法,如果从外部性来说,这是一个就经济效率而言的问题。

如果一项物品存在效用外溢或者说正的外部性,那么因为“free rider”的存在,市场提供相对于有(帕雷托)效率的提供,是不充分的。因此,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出于外部性目的的支持是因为效率的需要。按照一般教科书的说法,对此类物品支持应该是使价格达到一个对应有效率提供的数量水平。

如果要从公平目的来作定量分析,首先应该回答“什么是最合适的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7 14:10:00

补充一点资料:

我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我是在2003下半年在网上知道的。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作为中国人,我有种羞愧感,我为这个政府而感到羞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眼前是一片繁荣,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适龄儿童没有学校可上?!以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有学可上?!难道盖不起小学,使每个孩子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吗?!     下面这则消息可能你不信,开始时,我都无法相信,觉得怎么可能?!但这是事实,由不得你不信!――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 ,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 ,剩下的47% 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什么是国耻?这便是不折不扣的国耻!!哪一国稍有责任心的政府会这样办教育?!哪一国公民竟连自己的教育经费都不清?!抓我坐牢我也要说――九年义务教育成了人所共知的谎言,这不是政府失职,而是渎职!共产党的制度唯一一个优点便是可以狠狠地执行政策,如果把教育和政绩联系起来,哪里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就撤他的县长、撤他的市长甚至省长之职,我敢说没有不能实现的!     李昌平的话便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数据,在一次访谈中,他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他自己是7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当时贫下中农管学校,收费很低,一年只收两块钱,虽然农民很穷,还能供孩子念书。当时老师的责任心强,和学生的关系也比现在好。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     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政策也大有问题。大陆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农民,中下层人民的孩子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从1994年,中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我这里有两级组据,一个是新华社2001年1月8日发布的对北京14所高校的调查,那上面公布说,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京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贫困生农村来的孩子应该少一些。大城市的生源多一些。那么在底下的院校多一些。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有人根据对比,说中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的贵族学校,但即使在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师范院校都是不收费的。那时候很多贫困人家的子弟想要读书都只能读师范院校,就是因为师范院校不收费。但是现在师范院校也收费了。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他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哪儿一年收费是3千8,很多常德那个地方的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一千二百块钱。所以要拿出三千八来供一个孩子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她问他们的校长,怎么对待这些学生,他说:“我们采取了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允许他们读一年以后,休学然后去做工,然后再来读。”何清涟说,我国现在是劳动力严重过剩,连政府下岗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工作呢?所以这个优惠政策等于没有。     二战给亚洲带来了破坏同样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破坏,日本直到1962年生活水平仍不及中国大陆水平(原先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回日本就因为此),他们那一代孩子有的人是光着脚丫上学的,现在日本的老一代老是喜欢用那时的艰苦求学来告诫孩子们勤学进取。其实,正是日本政府这种光着脚丫的孩子也有学可上的努力,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才有了人才基础。比起来,难道如今中国人的办学环境会比不上二战后的日本?!但是在大陆,即使农村孩子想光着脚丫上学,政府也没有提供免费的学校和课本。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 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 。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 ,也就是说,全国有56% 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 。有些人说了,咱们中国穷,没有钱办教育。那是唬弄不了解真相的老百姓的。诸位知否,建国50周年时,据说一次国庆就花了上千亿!“国庆盛典、世界第一”,已逝的李慎之先生说:“希特勒死了,斯大林死了,世界上追求这种壮观的场面的国家应该是不多了。以我之陋,猜想也许只有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才有这样的劲头”。但这上千亿除了让中国人自我膨胀,让外人窃笑外,再也没有什么了;一个神五又是上千亿!我是为神五上天而骄傲,但我更为中国的教育而耻辱;1999年,350万辆公车吞掉了3000个亿(现在肯定进步了),有当官的轿车,没有孩子的学校,这便是中国现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