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一直以来,在人类的潜意识里被认为是正向的、是值得推崇的,当某个人或者某个企业愿意无偿的将自己的部分资产用于公益,去帮助困难群众时,我们通常会赞扬这种行为,将其定义为无私奉献,
可是看了很多关于研究慈善捐赠的论文,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慈善捐赠会被定义为“伪善”呢? 万科集团在汶川地震时因为捐款额与企业规模不相符而受到公众的谴责,可是反过来想,每个人的资产,每个企业的利润,都是自身打拼出来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进行道德捆绑呢。相比没有进行慈善捐赠的企业来说,参与慈善捐赠的企业是不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身的”心意“。因为无论怎样,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还是无偿的将自己辛苦攒下的部分资产分享出去了,没有损坏任何一个人的利益,然而由于”道德捆绑“,却收获了公众的负面评价,这样是不是会导致这类企业今后不再参与慈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