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1007 0
2017-06-09

考研经验:三大类型二战人院校确定指南



二战的考生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要换学校吗?这个问题看似很沉重,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二战考生也要仔细考量自身的情况,毕竟多耗费了一年时光,就要追求更大的胜算。

  从动机来看,有不少的二战考生是有名校情结的,这部分人可能实力并不俗,但是由于报考的院校要求实在太高,招生人数又太少,诸如清北复交人一类的学校,自然也很难避免被淘汰的命运。那么这一类考生,必须审视自己的实力和读研目的,到底只是为了找一个"镀金"的机会呢,还是未来深造潜心学术,如果怀有前者比较功利性的目的,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精神负担,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物质预算,不妨考虑换一所排名稍后的院校,实行"降级"报考。

  当然如果个人非常优秀,自然另当别论。如果是后者,那么帮帮支持你继续自己的坚持,因为更好的学校和老师意味着更好的平台和资源,走学术之路必须考虑这一点。

  从落榜原因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实力雄厚、马失前蹄型;

  二是基础较差,很难过线型;

  三是成绩优异、心理素质不佳型。

  第一类考生:完全可以坚持最初的目标,因为当时的落榜可能本身就只是一个小概率的意外,稍加努力就可以达成愿望,完全没有必要降低对自己的期待;

  第二类考生:必须根据自身复习情况来决定是否调整目标,如果能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弥补落下的差距,仍然可以坚持初心,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离预期仍有很大差距,建议及时更换报考院校;

  第三类考生:情况比较棘手,因为这一类人的发挥很不稳定,建议多与老师、同学、家人沟通,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这类考生如果心态调整不佳,可能降低目标也于事无补,所以一定要把自身状态调节到最好,考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心理仗"。

  说到底,考研是一段难能可贵的人生经历,可能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院校究竟要不要换,其实在更多二战人身上,取决于他自身的果敢和决绝,绝对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要在成功率和梦想中做一个平衡的选择。

  考研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可以把目标当成信仰,但千万不要让它成为束缚你的执念。二战的人不妨将其看作一段破茧成蝶的过程,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上路,相信必将以一年的沉淀换取更甜美的果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