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6 2
2009-10-01
2009年10月01日 0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090930252ta_3.jpg

  9月30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朝天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上空,28万发焰火竞相绽放,照亮山城夜空。 中新社发 孟幻 摄

中新社重庆九月三十日电 题:重庆从“三线”腹地到开放前沿
  作者 杜远
  巴山渝水、西南腹地,从“上帝折鞭处”的合川钓鱼城到二战时中国的战时首都,如果说重庆一再因其地理上的相对封闭性而屡屡被推上历史前台的话,由相对封闭到迈步开放则勾勒出了新中国六十年重庆所踏出的足迹。
  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不少历史研究者认为,此过程中,地处“三线”腹心的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同时,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也被烙上了“内向型”的特征。


  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东南沿海诸多地方得政策、风气之先纷纷实现开放的嬗变之时,重庆却仍在蛰伏,等待转身的机会。
  一九九七年,重庆成为中国最年轻、面积最大、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过历任“掌门人”大刀阔斧的创拼,开放渐成重庆发展路径的主线。
  “重庆根本出路在扩大开放、最大动力也在扩大开放,要通过不断完善软、硬环境,使重庆逐渐转化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履新重庆不久后作出的战略性判断。
  重庆的开放,融合着超乎常规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敢为天下先的开放模式创新。
  “八小时出海”是重庆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之一,借助正在加速建设中的多条高速铁路,重庆有望在五年内实现到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八小时出海”。重庆更大的“野心”则是打通中国通往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借助这两条非传统的贸易通道,重庆力图实现转型为国际贸易型城市的目标。
  中国内陆目前唯一的保税港区、中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中国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正逐渐成为重庆开放发展的利器,在逐步破解一个内陆城市开放发展难题的同时,也吸引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重庆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发展速度引领中国西部的跨越式大发展。 (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 09:39:15
为什么只有特区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市场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 09:42:18
不错的啊  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