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9 8
2009-10-01
为何不让麻雀学校破产?
李俊
   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岗镇溪上小学,这和我们熟悉的那些小学相比,该小学冷清得有点吓人,仅1个老师2名学生。根据有关媒体报道,虽然这所闽北的山区小学拥有7间教室、1间阅览室和6间教师宿舍,但大多数房间空荡荡的,没有人居住或学习。这些房屋有的堆满了耙子和竹筐等农具,有的窗户上糊着发黄的1998年出版的《福建日报》,有的门锁早已生锈,无法打开。
一所仅有两个学生的学校,是否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有些观点认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必须为了山区孩子读书而办下去。其实,这种观点类似愚公移山。重视教育本身没有错,给山区孩子争取读书的权利,也没有错,但是问题在于背后成本是巨大的。为了两个孩子读书,维持着一所学校,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两个学生就读不同年级,每个人对课程都有不同需求。一门课程,老师就是给他一个人在上课,成本是巨大的。本来一间教室是让五、六十名学生起享用,但是现在只是两个学生享用,对资源是一种极大浪费。这个学校包括老师在内,只有三个人,却拥有7间教室、1间阅览室和6间教师宿舍,这让这些资源得不到充分使用。
尽管可以说,这些教室、宿舍等资源属于前期投入,可以看成上头成本。但是如果这些资源不用在教学方面,就可以做其他用途,这是有成本的。两个人学生占用整个学校资源,成本是非常高的,这点是不可争议的。
一个老师,要担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等,同时也要充当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职务。一个人要干那么多活,没有一点专业化分工,工作效率很难提高。社会进步需要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需要一定规模经济。
山区本来就是贫穷落后,但是为了所谓的理想主义,从而让办学成本无限扩大。尽管维持这个超级麻雀学校付出代价是非常大,但是两个孩子并不能因成本投入过多而可以享受优质教育。取消麻雀学校并没有剥夺两个孩子读书的权利,反而极大改善他们受教育环境。如果把这所麻雀学校维持运转经费用来资助两个孩子到外地读书,我想完全足够让他们读得起贵族学校了。
坚持理想主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正视一切实际情况。如果仅仅为了某种理想主义,从而付出可怕成本,这不是理性的。贫穷地区要早日致富,就应该早日放弃这张虚荣,从而走出结合实际情况的道路。
20091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 18:09:43
唉。无语了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 18:19:55
楼主所言极是,可能是惯性所驱使,长期以来的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但是这只是口号而已而没有真正从经济角度来看问题。或者说,这种现象与那些面子工程无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 18:35:10
我在想:成本光是这么算的话,会不会涵盖内容有点少啊.比如可以把你这一个政策的心迹所引起来的其它相关变化也得算进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 21:04:16
我同意这个观点!这就好比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刚解放时什么领域都要插足,而且都要管。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走向衰退,后来国企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放小抓大,开始转向关键领域,这样才会有生机!教育也应该是这样!敢于舍弃才是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 22:46: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