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655 1
2009-10-03
发挥邮政物流在农村物流中的“节点”作用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洪涛

一、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目前我国农村点多面广,物流体系滞后,目前我国三、四级市场渠道主要由当地小型卖场、传统百货商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小型门店构成。这些企业无论是资金、规模、物流设施等硬件,还是管理、技术、信息等软件方面,都不能承担起农村物流的重任。一些企业也曾经试图布局农村市场,但收效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运输、配送、维修、管理等因素导致的物流成本过高,以至于买同一款家电,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反而要比城市消费者花费更多。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如7.21亿人,2亿多农户,且分散居住在广大的农村,甚至交通不便,现有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不多,且设施传统、陈旧,现代化水平较低,许多物流设施、设备没有企业投资、或者没有人来经营。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实践上城乡“二元结构”相当严重,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物流,轻农产品物流(“三重三轻”)。农产品物流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得到重视;农产品冷链体系相对落后,甚至在一些农村等于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园区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500多个,但是,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场现代化程度较高,有的市场尚处于原始阶段。
二、农村邮政具有点多面广的优势                                                        
对于中国邮政来说,新中国建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众多的网点、较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队伍及其体系,为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中国邮政转型后进入市场,更带来了勃勃生机。可以说,中国发展中的邮政网与现有的农村流通网点相结合,将形成一个快速、便捷的网络结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而且具有较好的闲和力。归纳起来:
1、较为完备的网络体系。中国邮政已经拥有遍布全国广大农村的实物传递网络和金融网络,这是实践、时间、政策及几代人努力积累的结果,是借助国家之力,特别是高投入所奠定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将极大地节省市场开拓成本,故积极地参与新农村的流通体系建设,邮政物流具备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2、较高的信誉。邮政在农民心目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一定意义上,它体现着政府或国家的公信力,这是难得的市场优势,是竞争中最大的资源优势。
3、技术优势。庞大的网络体系和几十年的积累,不仅与农民形成感情纽带,而且从技术上也日趋成熟,有能力承担农村物流较高的技术要求。
4、具有业务种类丰富、服务功能完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平台优势。
5、有依托交通运输平台、整合邮政、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能优势。
6、具有信息化程度高、电子商务网络的支撑优势。
7、具有承担普遍服务,持续提供服务的政策优势。
8、具有组织严密、基础扎实的管理优势。
三、农村邮政物流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
农村邮政物流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7.21亿农村人口中,2亿左右农民进城打工与农村家人分离,农村邮政是联结他们交流的通道之一,这里涉及到众多的人群,涉及到农村及农民工之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消费流。
商流——许多农民通过信息交往与外进行协商、议价、交易,小小的邮政驿站,成为人们交流信息,进行远程邮局储蓄结算的便利通道,通过农村邮政形成一系列的商流,这是交易活动的前提条件。
物流——当商流完成以后,物流配送活动就开始了,或者某些特殊的交易活动是先有的物流后有商流(如先完成商品物体的转移活动,再完成商流活动),这里涉及到农村农产品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农村生产资料的物流等,在农村流通中绝大多数商品交换必须有物流活动。
信息流——涉及农村大量的供求信息、没有信息,许多商品交易活动就会不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起来,信息流是流通的先导,邮政信息是其重要信息源。
资金流——在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基础上,离不开资金流,资金被称为流通的血液,农村流通离不开资金的融通,其中邮政金融与邮政物流相结合会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消费流——农村许多消费是直接通过邮政物流,或者通过其邮政物流平台来完成的,特别是许多新消费,在农村也具有较大的市场,邮购消费等是正在发展的农村消费方式。
四、农村邮政物流在农村具有关键节点作用
农村邮政在农村网络中具有关键点作用,在广大的农村,农村邮政物流可以说是农村流通的关键性的节点,农村邮政的一个点可以四通八达,直接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村舍农户、各种经济组织和合作社,全国众多的邮政网与全国1500万个商业网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可以带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它可以起到农村物流所需要的物流与配送的节点作用。
农村邮政应在农村供应链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改造现有的供应链体系。目前的农村供应链模式有多种,且具有传统的性质,需要进一步改造。
如对“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 “零售企业+农户”、 “配送中心+农户”、 “农产品协会+农户”、“农产品技术协会+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元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可以探索以ASP方式为基础,充分发挥邮政物流平台的社会性、第三方性、第四方性物流功能,为各种模式起到中间的为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的功能,按照中间企业供应链组织型、零售企业定点型、连锁集团主导型、批发市场服务拓展型等多种流通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3 10:39:32
五、农村邮政物流政策与现有政府其他政策无缝联结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实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物流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信息体系、市场体系、通道体系、冷链体系(不完善)、国家宏调体系。农产品物流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商务部“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工程、“信福工程”,农业部“百百万万”工程、“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质量检验检疫总局“5520”工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新网工程”等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工程很庞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09年5月23日,交通运输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农村邮政物流的新政策与近几年许多部委出台的政策应联为一个有机整体,当这些政策形成一个整体后,就会发挥较大的农村流通产业政策的效率。这样就可以避免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相互对立、不能协同的问题,那么,需要这些政策形成一个无缝联结的整体。

六、农村邮政应在解决城乡物流二元结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乡物流“二元结构”十分严重,这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决定的,也是农民不能够脱贫致富根本性原因,我经常所说,城乡物流“二元结构”问题不解决,就不会有中国农民的小康,中国农民的小康不解决,就不会有中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实践证明,农村邮政物流可以在农村流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各种农产品、种子的邮政物流;在生活资料方面,许多小商品的邮政物流;在生产资料方面,农药、化肥等邮政物流等,从小件到大件,从生鲜产品到制成品、加工品中国邮政物流正在或将要发挥较大的作用,并与冷链物流形成一体。

中国邮政与其他部门物流推动不一样,表现其邮政物流的公共性,是许多部门、许多单个企业所没法完成的,因此,充分发挥其邮政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政府投资农村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因为农村需要许多投资和建设,但是,在短期内,国家的财政、金融支持的力度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不分轻重缓节,可以再多的资金也难以填充农村的“经济黑洞”,因此,将政府有限的资金用于更多的公共事业投资,可以解决一家一户想做而做不了的事,一家企业两家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就是我们经济学上所讲的“杠杆效应”。

七、农村邮政物流应因地制宜发挥节点作用

农村邮政物流应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一个模式,不可照搬一个模式,做到主辅结构,“人民邮政”业务是主业,多种经营是其副业,在完成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多种功能,从而发挥其为农村生产者服务和农村消费者服务的目的。

主业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副业按经济区域进行设计,避免农村邮政物流在推行过程中,因为农村物流规模不经济导致效率下降,从而不可能长期发展。

农村邮政物流可以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推进其多功能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尊重农村物流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探索“一所多用”、“一网多用”、“一场多用”,可探索“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支撑”的农村物流的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借鉴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试点,如山东八县试点农村物流,计划两年时间建设和完善三级交通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这些经验对探索邮政物流在农村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