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0-4 21:08:24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18:43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迄今为止,科学家对引起运动的终极力量毫无所知,最多也只能假设一下。但即便如此,恐怕斑竹也未必做到坦然地否认乃至抛弃物理学吧?
逻辑与概念的混乱!

别人不提“普遍而适应的规律”这样的概念,便意味着“抛弃理论”?

你的这种思路,真地匪夷所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1:13:20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18:47 既然如此,不妨进一步说明一下,“规律”并非只有由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得出的才可称之为“规律”或“真理”。由此看来,斑竹的问题在于,误将“实证主义”的“规律”才等同于“规律”了。
你的“经验主义”又指什么,英文是什么?它与posivitism有没有区别,若有,有何区别?

你把什么样的东西叫作“规律”,这确是你的自由。

你的“规律”究竟是怎样“普遍而适用的”,你也可以“自由”解释。

此外,关于“普遍而适用”的“规律”这一提法,本人能力有限,实在看不出来:离开了“实证主义”,lwzxy究竟如何判断某些命题是否属于“普遍而适用”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1:19:12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18:43 迄今为止,科学家对引起运动的终极力量毫无所知,最多也只能假设一下。
仅就这句话而言,请问:

你所谓的“规律”(特别是“普遍而适应”的“正确”的规律)与“假设”,又是什么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1:23:42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0:37
关于“极端”是否是一个合理的评价,我相信这几段米塞斯的名言可以略见一斑:

特定的定理是不能用经验事实去证实或者证伪的......;

历史不能告诉我们任何规则、原理或者法则......;

必须反对使用数学方法,不仅因为它得不出任何结论,而且因为它完全是错误的方法,从错误的假定出发,得出错误的结论......根本不存在什么数量经济学(疑似“计量经济学”?)。
呵呵,猫爪兄引用的这几句话,如果除去翻译上的问题,其大意还是正确的,符合奥派的看法。然而,翻译者所采取的这种表述方式却显然带有敌意的,极易误导读者。由此,我建议猫爪兄,看一些原版的文章,恐怕对于理解其思想更有帮助。言归正传,猫爪兄引用,Mises有这么几句表述甚为接近(不知是否这个蹩脚的翻译照此翻译加理解的):
"Experience of economic history is always experience of complex phenomena. It can never convey knowledge of the kind the experimenter abstracts from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Statistics is a method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concerning prices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of human action. It is not economics and cannot produce economic theorems and theories. The insight that,ceteris paribus, an increase in demand must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prices is not derived from experience. Nobody ever was or ever will be in a positon to observe a change in one of the market data ceteris paribu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quantitative economics. All conomic quantities we know about are data of economic history."
简而言之,该翻译者之险恶居心可见一斑。我相信,对那些所谓“大家”的批评,绝非信口雌黄,空穴来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1:44:04
To sungmoo:
呵呵,你大可以认为你的“说法永远不会错”,而我也未打算接受“你不会错的说法”,更未想过要你接受我的说法。否则,就请你有系统地有逻辑地指出我的看法中的错误。因为,你提到的问题,在我看来,仅是有意胡搅蛮缠,对于讨论毫无益处。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1:48:01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23 简而言之,该翻译者之险恶居心可见一斑。我相信,对那些所谓“大家”的批评,绝非信口雌黄,空穴来风。
这里有点interesting:

如果要说明“翻译者之险恶居心”,

(1)要么说明Mises(这一辈子)根本没有说过这些话,从而说明翻译者在“无中生有”;

(2)要么摆出Mises相应的原文片段(而翻译者就是在翻译这些片段的),从而说明翻译者的翻译不恰当。

你摆出的上面的原文,与猫爪给出的译文,是否是“翻译与被翻译的片段”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1:51:06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44 呵呵,你大可以认为你的“说法永远不会错”,而我也未打算接受“你不会错的说法”,更未想过要你接受我的说法。否则,就请你有系统地有逻辑地指出我的看法中的错误。因为,你提到的问题,在我看来,仅是有意胡搅蛮缠,对于讨论毫无益处。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前面不是说得清楚吗?

概念的混乱,就是你的问题关键所在(至于其他的逻辑问题,前面已经摆出来了),你自己看不见吗?还是不愿意看见?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你不想认真面对问题所在,确是你的自由,如此,也不必再讨论。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2:12:46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44 To sungmoo:呵呵,你大可以认为你的“说法永远不会错”,而我也未打算接受“你不会错的说法”,更未想过要你接受我的说法。否则,就请你有系统地有逻辑地指出我的看法中的错误。因为,你提到的问题,在我看来,仅是有意胡搅蛮缠,对于讨论毫无益处。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如果别人已经指出的逻辑问题你自己视而不见或看不懂,你希望别人“有系统地有逻辑地指出错误”,也不过是joking。

在我看来,逻辑混乱正是“胡搅蛮缠”的集中表现,对于讨论确实毫无益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2:17:30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19:12 同时,我认为,如果他像两位斑竹一样,抱着“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不放,那么将会妨碍其获得“真实世界经济学”认知的
我认为,如果楼主像lwzxy一样,在positivism与“经验主义”方面混淆不清,连对“经济学”的认知也是有障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2:21:19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02 因为我是本着交流学习而来这的,而不是教书育人而来这的
此言真地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2:27:15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02 然而,恐怕更加正确的是,迷信数学、迷信实证主义方法论,才是更加可怕且更具破坏性的一种“非科学的信仰”,这句话,与Sungmoo共勉。
将迷信数学与迷信posivitism方法论,放在一起谈,也是颇有趣的。

数学通常只是一种表述工具而已(这里不卷入更多的基础方面的讨论),看不懂别人在如何使用数学,便说别人在“迷信”数学,这是在讽刺什么呢?当然,有时,这是掩盖自己看不懂别人如何使用数学工具的很体面的托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07:20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23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0:37
关于“极端”是否是一个合理的评价,我相信这几段米塞斯的名言可以略见一斑:

特定的定理是不能用经验事实去证实或者证伪的......;

历史不能告诉我们任何规则、原理或者法则......;

必须反对使用数学方法,不仅因为它得不出任何结论,而且因为它完全是错误的方法,从错误的假定出发,得出错误的结论......根本不存在什么数量经济学(疑似“计量经济学”?)。
呵呵,猫爪兄引用的这几句话,如果除去翻译上的问题,其大意还是正确的,符合奥派的看法。然而,翻译者所采取的这种表述方式却显然带有敌意的,极易误导读者。由此,我建议猫爪兄,看一些原版的文章,恐怕对于理解其思想更有帮助。言归正传,猫爪兄引用,Mises有这么几句表述甚为接近(不知是否这个蹩脚的翻译照此翻译加理解的):
"Experience of economic history is always experience of complex phenomena. It can never convey knowledge of the kind the experimenter abstracts from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Statistics is a method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concerning prices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of human action. It is not economics and cannot produce economic theorems and theories. The insight that,ceteris paribus, an increase in demand must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prices is not derived from experience. Nobody ever was or ever will be in a positon to observe a change in one of the market data ceteris paribu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quantitative economics. All conomic quantities we know about are data of economic history."
简而言之,该翻译者之险恶居心可见一斑。我相信,对那些所谓“大家”的批评,绝非信口雌黄,空穴来风。
恩,我不能否认,我确实是从翻译的汉语著作中获得的上述内容。

不过似乎以我比较差的英语水平,看不出您给出的这段原文,能够否认我的结论。

因为:

1、两者明显不是一句话,且与我引用的内容,并无任何不可回避的矛盾;

2、原文的表述并不能说明,我的引用表达出的“极端”,有任何问题。

随便举一下您的原文中的内容:如果因为“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不存在,和“数量(研究)只能使用经济历史数据”,就能直接认为“never convey knowledge ”和“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quantitative economics.”

那么任何人(无论是否有信仰)都会按照我引用的翻译方式去翻译吧?

或许您可以按照您认为公正的方式,来翻译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23:16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4 22:27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02 然而,恐怕更加正确的是,迷信数学、迷信实证主义方法论,才是更加可怕且更具破坏性的一种“非科学的信仰”,这句话,与Sungmoo共勉。
将迷信数学与迷信posivitism方法论,放在一起谈,也是颇有趣的。

数学只是一种表述工具而已,看不懂别人在如何使用数学,便说别人在“迷信”数学,这是在讽刺什么呢?当然,有时,这是掩盖自己看不懂别人如何使用数学工具的很体面的托辞。
说起来,数学大概是最符合演绎方法的学科了吧:上帝给出整数,人类完成其他的工作(引用,原文忘记了)。[biggrin]

当然,这只是我在数学院蹭课,从实分析和拓扑学刚开始的几节课得出的粗浅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30:29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3:23 说起来,数学大概是最符合演绎方法的学科了吧:上帝给出整数,人类完成其他的工作
整数的公理化定义,是上帝给出的,还是人类给出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36:08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4 23:30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3:23 说起来,数学大概是最符合演绎方法的学科了吧:上帝给出整数,人类完成其他的工作
整数的公理化定义,是上帝给出的,还是人类给出的呢?
但至少“数”的概念的产生,是由自然操办的吧。

比如河蟹人,应该是八进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38:13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3:23 说起来,数学大概是最符合演绎方法的学科了吧
当然,数学也有若干流派。

直觉主义甚至认为逻辑推理规则还常常歪曲“纯粹的数学思维”。

(这里有一个关键:数学与逻辑,谁是谁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40:16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3:36 但至少“数”的概念的产生,是由自然操办的吧。
这是哲学问题了吧。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人类大脑内在的机能(运动过程),算不算“自然”的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44:48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4 23:38

(这里有一个关键:数学与逻辑,谁是谁的基础)
这要看两者定义的外延了。

感觉应该是相互交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4 23:48:24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4 23:40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人类大脑内在的机能(运动过程),算不算“自然”的一部分?
根据唯物论的看法,应该是吧。

进化过程本身,是自然,那数量观念,应该就是在“人”形成之前形成的咯。

(某些鸟好像会数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00:04:14
猫爪 发表于 2009-10-4 23:48 某些鸟好像会数数的
这里好像应该表述为“某些鸟好像会像人那样数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01:32:46
10# sungmoo
说的很有道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07:02:21
纯经济的东西是不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08:47:39
制度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09:32:32
看看温铁军的思想和学术精神吧,你这个年轻人有希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10:04:15
这个问题任何经济学第一节课都会讲
楼主尚未入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10:34:00
现实中的经济才是真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10:38:22
现实中的经济才是真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11:03:19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4 22:27
lwzxy 发表于 2009-10-4 21:02 然而,恐怕更加正确的是,迷信数学、迷信实证主义方法论,才是更加可怕且更具破坏性的一种“非科学的信仰”,这句话,与Sungmoo共勉。
将迷信数学与迷信posivitism方法论,放在一起谈,也是颇有趣的。

数学通常只是一种表述工具而已(这里不卷入更多的基础方面的讨论),看不懂别人在如何使用数学,便说别人在“迷信”数学,这是在讽刺什么呢?当然,有时,这是掩盖自己看不懂别人如何使用数学工具的很体面的托辞。
lwzxy兄看不懂数学为何物,其所理解的“实证主义“也非你说的实证主义,“更加可怕且更具破坏性的一种“非科学的信仰””---iwzxy做这种在先验的判断已是一个明确的标志,中国教育害人啊,不自我反思害人啊,不怀疑主义害人啊。

sungmoo你的辩驳方式不要纠结于逻辑,定义,对于一些知识武装过的人,只有’现实‘才会颠覆他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

当然如果他继续本本主义,一有矛盾就去翻书,找大师的历史论断来自我说服,你再说啥都没治。除非你成为大家,当对你的崇拜大于辨别能力时,他也许会“信服”于你,因为它的心中是存有一个“大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11:09:27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4 21:51
前面不是说得清楚吗?
概念的混乱,就是你的问题关键所在(至于其他的逻辑问题,前面已经摆出来了),你自己看不见吗?还是不愿意看见?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不想认真面对问题所在,确是你的自由,如此,也不必再讨论。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那就先从简单的说起吧。否则,在下由于学识浅薄,和你这样的智士达人交流起来实在太困难了。
你说我“概念、逻辑混乱”,“在经济学认知上有障碍”,呵呵,以sungmoo之风,说出如此之话,倒也不足为怪。说我“不想认真面对问题所在”,则颇有些冤枉。因为以我这进水的智商,实在看不出你先前提出所谓的问题其意义何在。因而,简单些,说我听的懂的,把你认为的我“逻辑概念混乱”的问题烦劳一起(系统地逻辑地)指正一下,虽然知道你时间宝贵,但也拜托多写几行,把你所谓的清楚“逻辑”与“概念”摆出来,也好让我学习下。
当然,你如果不愿抽出时间,那也好,讨论就此作罢。因为,“这是你的自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11:12:24
我也感觉经济学的最终的模型要靠哲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