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路径、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通过自动操纵执行机构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转向。它是一个集导航、环境感知、控制与决策、交互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技术能够起到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大幅降低交通拥堵程度、改变用车习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特殊人士出行和节约城市空间的作用。
目前两大权威机构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都对智能驾驶技术进行了划分。SAE将智能驾驶程度分为5个级别,它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司机从完全掌控驾驶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从无自动化到完全自动化展开的。NHTSA将智能驾驶技术分为0-4级,两者之间划分原则基本相同。
表1:NHTSA智能驾驶分级

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方向上,目前存在有两大流派:其一是传统车企,它们采取温和渐进的策略,讲究从Level1至Level4的循序渐进。首先以高速公路为中心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然后逐渐推广到主要公路乃至普通公路,希望通过每一代车型搭载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不断升级的方式,直到最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2015年7月沃尔沃全新XC90上市,搭载了沃尔沃自主研发的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的SUV,实现了半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早商用。宝马公司则在其全新7系汽车上应用了包括转向辅助系统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在内的多项半自动驾驶功能,并且支持远程遥控停车/出车位。国内的长安汽车已于2016年4月试驾2000公里,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智能驾驶的汽车企业。
其二是科技企业新进入者,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试图一步到位直接达到Level4的境界。例如谷歌的智能驾驶汽车仅设置启动和停止两个功能按键,车辆行驶、道路选择等均由车载电脑操控。其与传统车企的最大争议在于是否使用激光测距仪。目前,谷歌已经在美国多地测试了56辆智能驾驶汽车,行驶里程超过240万公里,研究显示,在每161万公里的行程中,谷歌智能驾驶汽车约发生3.2次车祸,而司机驾驶的汽车会发生4.2次车祸,谷歌智能驾驶汽车可以有效降低车祸发生概率。
根据iiMediaResearch预测2016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0.0亿美元,预计至2021年全球智能驾驶规模将达到7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1.8%。
图1: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

市场研究公司IHS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60万辆,2035年将达到2100万辆,届时智能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400万辆。根据ICInsights预测,2012年每辆汽车的平均半导体成本为440美元/辆,2015年增加到520美元/辆,预计2018年全球汽车单车半导体消费量将达到610美元/辆,后续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车用半导体在产业链产业链下游占比将从2014年的7.6%提升至2019年的9.4%,并将进一步增长。根据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车用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将达到343亿美元,在2018年有望进一步增长7.2%至368亿美元。
智能驾驶的核心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ADAS能够大大提升车辆和道路的安全性,同时算法和半导体芯片是ADAS系统的核心。目前,Intel、NVIDIA、松下、高通、三星和索尼等厂商,正在积极布局ADAS相关的传感器、ECU、MCU、运行系统、芯片系统等。ADAS芯片作为ADAS功能模块中控制器的主要硬件载体占ADAS总体价值的10%~20%。根据IHS预测,2020年全球ADAS芯片市场空间将达到248亿元,2016至2020年期间复合增长率高到10%。
图2:全球ADAS芯片市场规模

由于看好智能驾驶前景,行业相关公司纷纷布局核心半导体芯片领域,恩智浦(NXP)在2015年以118亿美元并购飞思卡尔(Freescale),大幅扩张车用半导体领域的市占版图;2016年10月高通(Qualcomm)宣布将以470亿美元并购NXP,积极布局智能驾驶领域。2017年英特尔(Intel)在美国圣荷西开设自动驾驶工厂,通过与宝马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2017年3月,Intel以153亿美元高价收购ADAS行业龙头以色列Mobileye,实现提前5年进入自动驾驶市场;2017年5月2日三星获得韩国ZF批准在公共道路上获准测试智能驾驶汽车,三星电子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在现代公司雅尊产品上搭载雷达、摄像机等各种传感器,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将以软件服务和配套零部件为未来布局方向。由此可见,智能驾驶汽车的广阔市场空间将进一步驱动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