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中的后门融资假说是什么以及有什么含义?
后门融资假说的提出
后门融资假说是由斯坦(Stein)进一步发展了迈尔斯(Myers)与梅勒夫(Majluf)的债券与股权融资选择模型,可以将可转债引人其中,进而提出了这个后门融资假说。该假说认为,可转债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逆向选择成本太高而使权益融资受阻时的一种间接权益融资工具。
后门融资假说的经验含义
后门融资假说的经验含义在于:
(1)企业对可转债的选择与其研发费支出、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成长机会等正相关,而与其年龄、规模等负相关尤索夫(Yusuf)。
(2)与债券发行企业相比,可转债发行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更高。
(3)作为间接股票融资工具的可转债应包含回购条款,以使企业可以实施强制转换。
后门融资假说的主要政策含义
①较高研发投资的公司;
②具有较高无形资产比例的公司;
③规模小或年轻而拥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
④产品独特或销售耐用商品的公司(需要提供售后服务);
⑤高财务杠杆而收入又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