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92 9
2017-06-20
香港楼市“发烧”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7年第24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6月19日
抢楼大战愈演愈烈,各项楼市指标屡创新高,市场情绪不断高涨
1497686976742639_480_320.jpg
《财新周刊》 文 | 财新特派香港记者 姜博文 杨砚文 图 | 财新记者 梁莹菲
  6月香港,与酷热天气走势一致的,除了涨势凌厉的恒生指数,还有直登历史高峰的香港楼价。
  2016年下半年至今,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已数度出手,欲给楼市降温。然而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抢楼大战愈演愈烈,港岛各项楼市指标屡创新高,市场情绪不断高涨。这亦令人不禁要问:1997年,香港楼市暴跌的宿命会否卷土重来?香港楼市的保险箱还能安放多久?
价量屡破顶
  “万人空巷”“人山人海”等词语,最近见诸香港报章头条。这是形容香港首富、“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旗下一处名为“海之恋”的楼盘开售火爆场面。
  该楼盘5月26日开售首日,逾千人的人龙从红磡置富都会的售楼处,延伸到600米以外的红磡地铁站。倘若不知情的人路过,会误以为红磡体育馆即将举办一场明星演唱会。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楼价指数已经刷新历史高点。香港差饷物业署公布的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显示,今年4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升至327.4,环比上升2.1%,同比上升19.8%,且已连升13个月,创有记录以来新高。
  此外,非官方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原城市领先指数也连续破顶。5月29日-6月4日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为158.92,连续16周创历史新高,超越了1996年12月8日至1997年3月16日期间连续15周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
  成交量走势几乎与价格指数同步,就今年上半年成交情况来看,据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今年1月至4月所有楼宇合约买卖数目连续上升,总升幅约为72%,4月住宅楼宇合约买卖数目为7060份,直追2016年9月高位的7826份。
  “楼价主要反映了市场的刚性需求,70%-80%的买家为自住。”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莱坊高级董事林浩文向财新记者表示,“现在有不少买家是年轻人父母,他们希望帮自己子女安居置业。”
  香港楼市持续火热与持续低利率环境以及供求失衡密不可分,但今年上半年的攀升则主要与一手房推动有关。香港特区政府收紧银行放贷后,开发商给买家不断提供贷款优惠,由于二手市场没有类似的优惠,造成很多人抢购新盘,而新房的价格往往高于二手房,因此造成上半年房价整体上涨。
  在售楼现场,走出建灏地产天寰销售中心电梯的朱小姐春风得意,她表示自己在开售首两轮的“买房大战”中都没有“抢”到,终于在第三轮放售买到了心仪的房子。她以800多万港元购入一间40多平方米两房单位自住,认为十分便宜。
  天寰新盘的开售获得超额认购十余倍,而香港老牌地产开发商长实新盘海之恋更获得认购20余倍,认购场面同样“疯狂”。
疯楼症之辩
  “说现在是‘疯楼症’,那是没见过1997年的疯狂。”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区席董事黄良昇向财新记者回忆,“那个时候,下暴雨也排队,新楼盘一天卖光,现在哪里算是疯狂。”
  大部分上了年纪的香港人都会记得1997年的故事。位于新界青衣的灏景湾当年6月8日公开发售,现场排队者绵延半公里,超额认购190倍,冻结资金106亿港元。推出的首期713个单位,一天内全部售罄,现场还有炒筹活动,筹价由50万至70万港元不等。然而,之后的金融风暴令香港楼价大跌,不少业主变成负资产,灏景湾更是负资产重灾区,一度被人称为“浩劫湾”。
  1997年的香港房地产市场崩盘,主要可归结为三大因素——十买九炒、过度借贷以及过度建设,而利息的抽升则是将泡沫刺破的“利剑”,不过这三大特征在目前香港楼市并不凸显。
  在炒卖方面,当前的买家以自住和用作收租的长线投资为主,与1997年存在本质的区别。 “1997年香港人都在拼命借钱炒房,银行也愿意借,所以房价一崩盘,炒家破产了,而银行也牵连在内。”黄良昇解释说。
  此外,在借贷方面,1997年香港住宅按揭没有压力测试,只需供款不超过月收入一半,而按揭利息高达10%,还涌现很多九成以上按揭,并将一个物业做多次按揭,炒卖多个单位,风险极大。
  相比1997年,香港银行目前按揭利率仅约2%,银行可做的住宅按揭成数仅为五至六成,还设有利率压力测试。此外,有市场数据表明,当前有约六成业主已完成按揭供款,加之买家的持货意愿,即使香港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初期的压力也将小于历史加息周期。
  而在供应方面,1997年全年,香港共有6.44万个单位建成,其中私人住宅落成量约为1.8万个,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年10月提出“未来每年供应不少于8.5万个住宅单位”。对供应突增的预期“撞上了”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令到香港楼价一落千丈,此后的五年间,香港私人住宅物业普遍贬值70%。
  然而,自2005年以来的近十多年,香港每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均不到2万个。香港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曾提出2011-2016的五年间,新建公屋量预测为7.5万个单位,即平均每年约1.5万个单位,但实际均未实现。因此从供应量上,香港楼市与1997年相比,供应量并不足够。
  在长实地产(01113.HK)执行董事赵国雄看来,目前只有楼市购买气氛类似1997年,但由于大部分买家为自用,且借贷利息偏低,他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
  尽管1997年楼市风险重临的几率目前看似乎并不大,不过也有多家研究机构唱衰香港的房地产。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最为悲观。该行指出,由于香港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数年楼宇供应大增,需求转弱,估计楼市空置率将由目前的4%升至9%,预计十年内楼价将跌48%。
  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布少明也认为,在未来五至十年,随着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住宅单位供应增加,以及美国步入加息周期,若息率上调过快,加之香港经济不好,楼市将会回调20%-30%,“但不会像1997年一般回调那么大,跌50%不太可能”。
1497686499775376.jpg
  不过,另一则喜忧难辨的消息是,由于香港房地产市场交投火热,以及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内地开发商也逐渐觊觎香港市场。2017年上半年,所有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住宅用地均由内地开发商投得,总金额超过300亿港元。
  因为内地开发商在香港投地的体量相比内地较小,因此在价格上会相对进取,这也意味着未来香港楼价或会继续被推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6-20 08:56:51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0 09:02:3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0 09:05:45
而在供应方面,1997年全年,香港共有6.44万个单位建成,其中私人住宅落成量约为1.8万个,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年10月提出“未来每年供应不少于8.5万个住宅单位”。对供应突增的预期“撞上了”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令到香港楼价一落千丈,此后的五年间,香港私人住宅物业普遍贬值70%。
  然而,自2005年以来的近十多年,香港每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均不到2万个。香港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曾提出2011-2016的五年间,新建公屋量预测为7.5万个单位,即平均每年约1.5万个单位,但实际均未实现。因此从供应量上,香港楼市与1997年相比,供应量并不足够。
=====================================


港府也会画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0 12:21:41
细思极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0 21:27:5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