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612 23
2009-10-06
大学生要和农民工抢饭碗?
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尚不及同龄农民工。
关于大学生工资和农民工趋同的话题争议不绝于耳,起因起源于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中称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均在“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就业竞争加剧也反映了目前高校专业设置、教育理念与社会脱节的咎病。“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促使高校必须转向培养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领域,多培养“实用型”、“技术性”而非“理论型”的学生。
7:1 大学生争抢社工岗位的背后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是与非大学生搓澡工:放下架子还是另类浮躁?“700名大学生应聘保姆”的背后日薪5元,贱卖的大学生身价几何?高学历,会扫地?
放下精英观念,大学生就好就业了吗?此报道一出即引起热议,今年刚大学毕业,在合肥某网站工作的小李向记者诉苦:“本来我对自己的工资还算满足,可现在知道一个月1300块钱的工资还不如民工,心里确实觉得不舒服,我寒窗苦读了10多年,到头来工作了,还不如一个民工拿得多,难道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吗?”
而同在合肥做焊工的老张每月工资能达到3000元左右,为何能够享受如此高的待遇,这与老张的高超手艺分不开。老张说他从初中毕业就和叔叔一起来城市打工,经过多年打工生涯,老张对现在的待遇非常满意,虽说这个工作累点脏点,但能挣到钱,工地还给包了吃住,基本算满足了吧。现在老张的侄子也在合肥做工,小张说:“现在听说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才拿千把块的月工资,看来大学读出来也未必能就有好工作,我现在一个月也拿了1600呢。”
焊工老张和职员小李的收入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农民工收入的增加体现了社会对这个弱势群体的认同和关怀,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也是整个社会就业体制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当然,仅仅从工资水平来比较两者的差距也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计酬方式、工作环境、工作前景、社会福利都存在很大区别。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常常超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收入也会随之减少;大学生在工作数年之后,他们的收入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渐增加,并且有升职以及跳槽等等机遇,这些都是农民工所不能比拟的。
7:1 大学生争抢社工岗位的背后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是与非大学生搓澡工:放下架子还是另类浮躁?“700名大学生应聘保姆”的背后日薪5元,贱卖的大学生身价几何?高学历,会扫地?
放下精英观念,大学生就好就业了吗?大学生的升值潜力巨大也是由其所受教育的经历所决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些就成为大学生就业后再学习和再发展的基础。企业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在毕业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和业务熟悉教育。安徽一著名国企办公室主任任建峰说:“大学生在企业的价值不一定一开始就能体现,需要在不断的考察和培养过程中发掘有才之人,其收入水平当然也会随之提高。目前,我们公司的精英都是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他们是我们企业的骨干。”
农民工的优点在于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他们中一部分通过努力掌握技能后,成为熟练工,从而获得较为优厚的待遇。因此,对于大学生和农民工应该是对比不是对立的关系,他们各自有着优势和劣势。以小部分收入较低的大学毕业生工资和农民工平均工资比较,何谈公平,又有什么可比性,再加上大学生工资涨势空间巨大,这场争论实际上应该是一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龟兔赛跑而已。
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在此问题热议背后出现的现实问题:在金融风暴影响下的大学生,如何正视目前就业的问题,摆脱眼高手低的就业误区;更迫切的要求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怎样才能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树“有用”之人。
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人才和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在我国当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不挑剔、能吃苦的农民工收入超过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正常。不断炒作这样的话题,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非常不利。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大学生身价下降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改变,以及教育体制的如何合理转变。
7:1 大学生争抢社工岗位的背后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是与非大学生搓澡工:放下架子还是另类浮躁?“700名大学生应聘保姆”的背后日薪5元,贱卖的大学生身价几何?高学历,会扫地?
放下精英观念,大学生就好就业了吗?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大而全小亦全”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生的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同步使得学生一窝蜂涌向就业市场,而提供这些专业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从而造成就业拥堵现象严重。部分高校相关教材内容陈旧老套,六七年甚至上十年没有更新。毕业生们肚子里装的都是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根本不可能转换成选择工作岗位的资本。
社会需要的不是大量的“理论家”,而是“操作工”。在我国,完善的教育培养梯次还没有被完全建立起来,职业、专科教育的基础薄弱。而这些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往往能起到低成本、高效率的作用,每一名学生被教授的知识都是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企业用人的态度也日趋成熟,企业需要大量能在一线工作的实用人才,而不是大量理论化的学生。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进城务工人员已占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50%以上,但有80%的人员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这也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可观前景和加强职业教育的紧迫性。
高等学府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一番调查研究,是否应该调整或改革一下专业和课程设置或培养方向。作为家长,应该冷静地考虑孩子的发展方向,摒弃“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观念,分析孩子的各方面特点,科学的决定其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也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择业心态,切实进行就业选择,不要因为眼前的低待遇就自暴自弃,而应通过不断努力,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6 08:46:06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6 08:47:29
悲哀啊,大学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1:26:34
“同工同酬”比较起来才更具有说服力,放在长远来说,一般前者更具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8 18:24:04
这种比较没意义。
1、大学生所具备的加薪升值潜力是普通工人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要看到的是,其比较的是有多年工作经验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二者不具可比性。
2、即使是同酬,大学生的直接工资还包括了劳动保险、培训、公积金等隐形收益,而普通工人,尤其是民工能有个劳保就不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0 20:45:12
社会是在进步地,经济是在发展地,工资是会涨上去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