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希望用更加全面、更加综合性的政策框架使得某些领域(新能源行业)的泡沫早期能抑制住。
[问题]目前,发展新能源乃大势所趋,更多资本流入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快速上路。在《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在过去5年里连续实现翻番,到2008年底累计装机约1215.3万千瓦,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近段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在风电领域“跑马圈地”的行为明显,只重视装机容量而忽视上网发电量,导致风电产能盲目扩张,这种资源浪费无益于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从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从事风电整机生产的企业2004年仅有6家,到2008年底已达70多家,但只有约20家厂商有成熟的产品下线,多数新进入的企业还处在建设或产品试验阶段。按投建规模计算,这些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万-4000万千瓦,但预计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未来供给将大于需求。同时,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多晶硅厂商有效供货能力将达8万-11万吨,而预期全球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由于供需形势逆转,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晶硅价格已从最高500美元/公斤降到目前的70美元/公斤左右。然而,目前我国20多个省近50家公司还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另外,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我国很多加工制造项目并未掌握关键的单晶硅与多晶硅提纯技术,但这是产业核心所在。而在风电制造方面,真正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当2.0-3.0兆瓦的风机早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机型时,国外风机巨头为保持技术垄断,并不愿意向我国输出2.5兆瓦以上级别的风机制造技术,国内企业只能引进1.0-1.5兆瓦级机型,并且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风电设备进口金额近亿美元,主要就是关键零部件进口。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或原料的老毛病,在新能源产业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这一隐忧,可能导致新能源产业“高开低走”,阻碍我国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
[对策]发展新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战略举措,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更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新经济增长点。因此,中国发展一些新能源行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方向不会改变。
但是,鉴于现在一些新能源行业,比如说太阳能方面稍微出现了一些泡沫。国家也将利用政策框架将某些领域的泡沫早期能抑制住。
这样,为了避免重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只能在规模上做文章,扮演赚取加工费的角色,我国新能源产业将从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入手,扭转我国企业整体科研实力特别是基础理论领域长期滞后、国家相关政策过分强调应用领域研究的不利局面,从长计议,推动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装备国产化率提高。同时,相关部门还将积极统筹规划,进一步研究能源发展布局和比重,在制定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时,可能考虑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提高环保标准,避免全国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