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的出口形势呈现好转趋势,月环比一直保持正增长,从市场份额和出口结构变化来看,我国出口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美国“轮胎特保案”的意外冲击有可能对于中国出口前景形成威胁,中国政府需要谨慎应对,尽可能将不良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
出口逐步反弹: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出口自去年4季度大幅下滑,但从今年5月以来,出口环比增速由负转正,出口货值开始反弹。生活必需品出口率先改善,资本品出口的回升有望接踵而至。
出口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中国产品占全球贸易市场份额由1995年的2.9%上升至2008年的8.9%。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出口值在各主要经济体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占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进口的份额分别提高至19%,13%和22%。不仅如此,尽管中国某些消费品(如服装)出口价升量降,面临竞争压力,但在汽车及部件、电信设备、办公设备电脑等机电及运输设备出口上,不仅市场份额上升,而且价格也同步上涨(或者跌幅小于竞争对手),体现了在机电产品领域中市场竞争优势的扩大。
发达国家经济回升将有利于改善下半年和明年出口:美国自2季度以来,企业投资已呈现企稳改善迹象,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突破50之后持续加速上升,再库存启动近在咫尺,短期内提振制造业的增长,带动中国出口;欧元区经济在2季度已经企稳,PMI新订单指数大幅增长至扩张区域,预计下半年企业投资可能实现复苏,并可能支持对中国与投资、生产相关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等的进口需求;日本制造业复苏及下半年工业再库存的启动也可能成为支撑中国出口的动力。另外,调查显示,微观企业的出口订单开始明显好转。但是,从过去几个月的经济景气指标来看,国际经济复苏的过程将比较缓慢,各国在采取措施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一些限制性措施的出台可能会延缓国际贸易额的回升。
出口升级将持续:加入WTO以来,中国机械设备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明显上升(尤其是电子数据处理、办公设备、通讯设备),但尚未达到饱和阶段;机械设备类出口已占中国出口结构半壁江山,但仍低于日、韩等国的出口中同类产品比例,且中国机械设备主要出口市场仍是发展中国家,这都显示出口升级的空间仍然存在。需要指出,中国出口机械设备的附加值并不低,机械设备行业的利润率也不断提升,甚至高于发达经济体。中国目前在机械设备出口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墨西哥、韩国、中国台湾及马来西亚,综合考虑工资水平、实际有效汇率、经商环境、物流表现和外国直接投资,中国仍具备竞争优势,有利于出口结构进一步升级,中国机械设备的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然而,这也需要中国经济改革继续,政府更重视鼓励技术创新,并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抓住时机实现在出口产业链上的升级换代,并加强中高端产品的品牌营造。
意外冲击需要谨慎应对:最近的突发性事件加大了我国出口恢复前景的不确定性。美国当地时间9月11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于9月26日起对中国出口的轮胎采取“特殊保障措施”,而其后数日,美国国内还将对中国出口的钢管产品展开调查。以上事件虽然本身的贸易额不大,但是其危险性在于,一旦贸易保护主义由抬头状态变为大规模展开,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扩散到其它产品和其它国家,我国出口的国际环境将非常严峻,出口的增长前景也将不乐观。因此,对于最近发生的“意外冲击”,中国需要谨慎应对,近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将拉开近期贸易争端谈判的序幕,日后的一系列谈判的结果将对出口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