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2754 10
2017-06-22
         王石的名利人生:执掌万科33年 两度斗法野蛮人                  作者:张泉薇 陈禹铭来源:新京报2017-06-22 07:46              
                             三十三年,终有一别。2017年6月21日,王石告别了他一手缔造和执掌数十载的万科。
  作为这家公司的灵魂人物,王石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新一届董事会候选名单中。很快有媒体消息援引万科内部人士的话说,这是王石“主动让贤”、“功成身退”。
  6月21日上午,王石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表谢幕词:“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给郁亮带领下的团队,我相信这是最好的时候。”“他们更年轻,但已充分成熟。我对他们完全放心,也充满期待”。
  这场漫长的告别终于走到尽头:早在18年前,王石已经退居幕后,将具体事务假手他人,仅以“图腾”的价值影响万科,这是他的第一次“离去”;在此6年后,资本奇袭而来谋取万科,王石被认为面临出局境地。彼时,外界再次做好准备接受他的去留。
  一切都没这次来得彻底。因为这是一次是名分和事实上的双重告别。当城池得以守住,敌方黯然退场后,刚打完胜仗的王石“解甲归田”,将回到他云淡风轻的人生中去。
  在“最好的时候”退场
  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王石说“我相信这是最好的时候”。
  对于万科而言,此刻进行其诞生以来的首次权力更迭是否是“最好的时候”,可能尚待时间检验。而对于王石本人来说,这可能确实是“最好的时候”:刚刚落幕的万宝之战,再次彰显了他作为万科之父的精神“能量”,新的盟友深圳地铁加入,新的权力结构成为必然。这个节点上,王石的“主动让贤”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王石的“人设”也原本如此。多年来,在中国男性企业家云集的场合,王石不常公开谈论商业模式,也不爱卷入对具体问题的争论,他很少主动分析行业,也似乎不太热衷提钱。1999年卸任万科总经理后,王石就常以生活家而不再是创业家的形象出现:登山、游学,用社交网络抒发人生感悟,同女演员发展饱受非议的恋情,也因为这场恋情登上娱乐版。
  人们对王石的印象常常呈现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讨厌他的人觉得他不能在商言商、热衷作秀表演而私德有亏;喜欢他的人奉他为精神导师,尊敬他的情怀和“商业洁癖”。有多次采访过王石的媒体记者对王石的观感是:“像个锥子”,毫不圆融;与其他精于人情世故的企业家完全不同。
  十几年来有毁有誉,王石的表现始终云淡风轻。万宝之争是他的第一次“失控”。
  2015年12月,面对宝能的大举进击,王石放出“出身论”,攻击宝能原始资金来路不明。言论一出,许多原本“挺王石”的人也改变了立场,一时间,王石遭到了其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形象崩塌。
  万宝鏖战正酣时,宝能没能把王石赶走。如今“战争”结束了,宝能失意退场,作为胜利一方的王石却选择“主动归隐”。
  打赢一场胜仗后,王石可以回到他过往的生活中去,继续他作为精神导师、心灵鸡汤熬制者、抑或是登山家的人设中去。王石的好友冯仑说,对于万科而言,创业者在或不在问题不大,“只要万科创造丰盛人生的价值观能够传递下去”。现在,失去了“图腾”的万科能否继续往日的价值观?

 “舍利成名”的尴尬
  33年前,王石创办了万科企业的前身。从那时算起至今正好又是33年。作为中国企业家中的标杆性人物,王石在万科耗费半生心血,外界赋予他的种种标签与荣耀,也同万科这家企业无法分开。
  同中国大多数企业家不同,“万科掌舵人”似乎排在王石诸多身份中的末位,早在30年前,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革,王石放弃了原本可以获得的4100万股本中的40%。
  商海从来是个名利场,王石说,“名和利之间只能选择一项。我的本事不大,只能选择一头。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或许在王石看来,价值观才是他执掌万科这么多年,最有价值的东西。
  但股权分散给万科带来后患,在刚刚散尽硝烟的“宝万之争”之前,1994年,王石就已经在当时才初具雏形的中国资本市场上,与“野蛮人”君安证券打了一场里程碑式的资本交锋。
  1993年5月28日万科成功发行B股,随后的6月旋起宏观调控之风。此后,万科挟资金优势,攻城略地,地产项目在上海、深圳、北京、天津、青岛、沈阳等地遍地开花。那是万科历史上发展最快速的时代。
  过了不到一年,1994年3月30日,万科的股票承销商君安证券联合万科一批股东,包括新一代、海南证券等股东,要求改组万科董事会。
  1994年3月30日上午10时30分,君安证券总经理张国庆和副总张汉生走进王石的办公室,五分钟的时间向他通告,君安证券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给万科管理层提一些意见,建议改组董事会。你依然是总经理,形式或许会让你觉得有些激烈,所以你就不要参加了吧。”下午3时,君安证券宣布君安代表委托的四家股东发起《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全文一万多字,直指万科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次,王石用了两个半小时,联络了各方股东、多位董事,并取得了这批“逼宫”股东中多数的支持,在停牌五天后,万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复牌及战斗结束。
  如果说1994年的君万之争,还仅仅是一次对于万科管理层控制权的争夺战。那么爆发于2015年的万宝股权之战,则更具捍卫万科价值观这样的象征意义。
  那个时候,王石实际上已经淡出了万科的管理层,逐一将手中的权力下放给郁亮,培养万科新一代的接班人。然而又一次,宝能系站在了万科的门口。
  与君万之争时相比,前来叩门的宝能系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并且通过二级市场的连续举牌同华润争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同时,万科的股权之战还引来了恒大、安邦等企业,一直以来对万科保持着支持的大股东华润突然间抽身,更让万宝之战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在宝能连续多次增持万科股票,同华润集团争夺万科大股东的关键事件节点。王石突然公开发声,用激烈的措辞表示:“不欢迎宝能系成大股东,因为你的信用不够!无论如何,资本之外还有信用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场较量才是开始。”
  这几乎被视为王石对宝能系的一封战书。如果说之前万科还有可能同宝能系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那么自王石如此表态之后,这几乎就是一次不死不休的战争。
  此后的两年间,王石四处奔走,寻找白骑士、阻击宝能。在他看来,自己要捍卫的并非是万科这个企业的管理层。而是他耗费半生培育起来的万科价值观。如今,华润、恒大将股权让于“白骑士”,安邦宣布支持万科管理层,深圳地铁集团成为万科持股29.38%的第一大股东。
  “与同时期的企业家不同,王石总是爱站在国家和政治的层面想问题,特别有主人翁精神,不像一个商人和老板。”曾任北京万科总经理的林少洲对媒体回忆说。

在政商夹缝中徘徊
  从阻击宝能系的角度看,王石确实是“功成身退”。但资本的角力在万科控制权上你来我往,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开始丧失话语权。而在深圳地铁成功入主后,带有明显国企特征的深圳地铁还能否让万科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令人怀疑。
  而在这背后,王石的个人形象,为他和他的万科,带来了相当大的舆论支持和ZF助力。2014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的王石说:“‘不行贿’应该作为企业家的底线,然而尤其是在房地产企业,公开说‘不行贿’的没有几个人,甚至没有几个人相信你不行贿。”
  事实上,在王石两次与“野蛮人”的对战中,ZF部门的身影都在关键时刻有所显现。
  1994年君万之争期间,万科在证监会的支持下赢得5天的停牌时间,击退来自野蛮人的攻击。在宝万之争爆发一年多后,2017年2月24日,保监会对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进行了中国保险史上最严厉的定格处罚,称前海人寿提供虚假资料、违规使用资金等行为,对身为前海人寿掌舵人同时也是万科门前的“野蛮人”的姚振华,撤销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
  在前海人寿被罚之后,恒大的态度从暧昧不清迅速转变,开始向作为万科“白骑士”——拥有国资背景的深圳地铁输送诚意,先是移交表决权,进而将所持万科股份全部交于深圳地铁,使其成为万科大股东。
  王石在多个场合表示:他只是万科文化的守望者,只要万科文化能延续,个人荣辱去留不重要。
  但显而易见的是,离控股股东仅一步之遥的深圳地铁,在万科中掌握的话语权远超此前的华润,在新一届万科董事会中,也将占据多数席位,以郁亮为首的万科管理层,能否继续引领万科模式,值得观察。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陈禹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6-22 09:25:20
往来笑谈中,几多事能容?匆匆,折煞英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2 09:39:35
        王石与万科的33年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        深圳商报                           

                                      
                  王石的万科时代将过去。6月21日清早,王石在个人朋友圈宣布,将退出万科董事会,不参与新一届董事的提名。回顾万科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全球最大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被深深打上了王石个人的烙印。王石是万科事实上的创立者、运营者与精神领袖,而并不是纯粹的职业经理人。
  1983年,王石只身从广州南下深圳,第二年建立万科前身企业“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企业更名为“万科”,王石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万科发行中国内地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89年初,万科完成了企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步,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万元资金。在股份制改革时,原计划王石可以获得4100万股本中的40%,但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王石解释过放弃的原因:他自信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万科。
  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此时的万科业务多元化,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饮料、影视、广告、印刷、电气工程等。到了1993年,王石决定让万科放弃多元化业务,走专业化道路。
  虽然万科确立了以房地产为专业的发展思路,但由于经营思路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跨地域和多元化的特点。房地产也有多元化的问题:酒店、写字楼、住宅、商场都有涉及,在全国各地的地产业务中铺得很广。从1993年至2001年,万科在王石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推进专业化目标,加速瘦身。
  为了迅速做大房地产主业,王石带领万科开始做“减法”:一是整体业务方面的收缩。退出与住宅无关的产业,从多元化经营向专营房地产集中。至1995年,房地产业务利润所占比重增长到75%以上,实现了多业务经营向主营业务为主导的专业化经营的过渡。
  在股权投资上,从1994年起,万科把在全国30多家企业持有的股份,开始分别转让,将资金回收用于主业。经历10年的“减法”,万科把最多时105家企业减至30多家,从涉足的18个行业减至1个。
  万科真正完成收缩是在2001年,当年万科转让所持万佳百货72%股份。万佳股份转让的受让方万科第一大股东中国华润总公司是香港华润集团的母公司。至此,万科彻底退出了与地产无关的行业,历经多年的专业化战略调整已全部完成,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记者 陈燕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2 09:39:41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2 09:43:51
王石时代终结,33年里他给万科带来了什么?    Vicky   来源:投资潮 2017-06-21 16:28:46 人物动态  

  摘要:王石在自传《大道当然》中写道,经理之间的调动是万科培养职业经理人的一种制度安排。每项制度都有局限性,既然制定了,就得执行。
  

6月21日,万科公告新一届董事会候选名单,王石宣布将接力棒交给郁亮。

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王石就表示,他是万科文化的守望者,只要万科文化能延续,个人荣辱去留不重要。如果郁亮能代替他成为董事长,他可以辞职。从王石的多次表态中可推断出,此番功成身退,早在王石的计划之中。

“我曾经问过自己,给万科带来了什么?首先,选择了一个行业;其次,建立了一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后,还培养了一个团队。这是我的作用。”王石曾用这样一番话总结了他对万科的贡献。而如今,王石的时代谢幕了。

1

选择一个行业

王石生在军人家庭,父亲王辉曾任柳州铁路局局长。1968年,王石在新疆做了5年汽车兵,转业后进入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和很多大学生一样,王石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整个大学他也只读了两门课,一门是英语,一门是政治经济学。

后来,他进入了广东外经委做了6年的公务员。王石却不甘心机关碌碌无为的生活,32岁那年他辞职从广州南下深圳。

1983年,赤手空拳的王石来到深圳,靠贩卖玉米挖到了第一桶金。王石发现,由于从北到深的运输问题,北方的玉米运到南方,必须先从香港转运,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可如果直接从北方运到深圳,就能赚取不少差价。

恰好当时广东省海运局正在研究开辟北方航线,苦于没有货源。王石顺势当上了大连到深圳的玉米中间商。当年的4月到12月,他足足赚了300多万元。用王石的话来说,差点做成了“饲料大王”。

1984年,王石凭借这300多万元创立了主营视频器材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王石任经理,这也是万科的前身,主要业务是从香港进货,向内地倒卖摄像机、投影机等教学器材。这一年,在首都北京,柳传志和几个技术男创立了他的联想集团,在黄海之滨青岛,张瑞敏野心勃勃的将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改名海尔。

但是,在深圳,王石创立并担任一把手的这家贸易企业几乎全部业务都要倚仗于名义上的母公司、当时在深圳官商一体的最大国有企业“深圳特区发展公司”(简称“深特发”)。

直到1987年12月1日,一场在深圳会堂举行的国土有偿使用权拍卖会进入了王石的视野,一家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的最高价获得了一块8588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拍”。

第二年,王石即亲自到场举牌,万科以当时2000万元的天价在深圳拍得威登别墅地块,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

此后,1991年1月29日,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大陆首批公开上市企业。1991年-1995年,万科全面扩张。1992年前后大约半年时间,王石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是推广股份制,二是找地。万科前后共参股30多家企业,总投资1.3亿,涉及10多个行业,不过万科做到了全面盈利。

王石曾坦言,自己做房地产是不小心,因为他本人根本不热爱房地产。“我不喜欢做(房地产),我喜欢做马明哲的保险,我喜欢做马蔚华的银行,我喜欢做柳传志的计算机,但我喜欢的我没这个能力。”

王石说,自己做房地产的契机,是当时觉得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行业前景很大,市场非常好,他觉得喜好跟选择可以分开。而在与郁亮交流过之后,在年过半百之后,自己才开始喜欢上房地产。

2

现代企业制度样本

万科之所以过去长期被称为企业改革的标杆和公司治理的典范,其实并不是他们做得真有多好(此前万科股权和控制权之争其实还暴露了他们在公司治理上的众多问题),而恰恰因为万科是国内罕见的经营者支配、所有者监督的现代企业制度样本,也是国有企业作为第一大股东监督不经营的成功改革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今天的条件下还显得非常脆弱和不完善。

作为万科创始人,王石在公司创立早期就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他希望依靠制度和文化推动万科良性发展,摆脱对个人的依赖。

1988年,万科股份改造的时候,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王石放弃了自己拥有的股份,一直到今天其在万科还只拥有极少的股份。他选择做一名职业经理人,希望不通过控股权也能管理好公司。

万科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择、使用是“优化组合、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原则。准确地说是因职选人,而不是因人设职。公司主要采用有效的定期业绩评价体系,兼用其他辅助手段,对职业经理的工作和能力进行检验,将业绩直接与职位积分和当事者利益(工资、奖金等)挂钩,积分又直接与职业经理的职位升降挂钩。

公司的政策鼓励称职的职业经理为公司长期服务,不合格的职业经理将被淘汰。这就是职业经理人面临的高风险。

另外,根据职业经理的级别及所担负职责的不同,公司根据计划授权体系对不同职业经理给予相应程度的授权:如战略参与权、信息知情权、专业管辖范围内的决策权、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与使用权,使责任与权力对等。

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仅为万科自己培养了许多合格的经理人,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职业经理人。像北京华远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郭钧,合生创展房地产的北京负责人姚牧民等都是万科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产物”,足见万科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成功。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变得越来越重要,人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了,资本变得不那么重要的时候,职业经理人的制度,没法推动企业在新的时代的转型和发展。”这是郁亮在2015年说过的话。他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里面,可以共创和共享。但是,缺乏两个字,叫共担,因为损失了,他拍屁股走人了,老板承担全部的责任。

其实,早在2013及14年,万科就开始推事业合伙人制度,从收益共享向风险共担转变。

在这个制度中,事业合伙人跟股东一样,可以拿奖金,买股票,与股东共同进退,有损失共同承担风险、市场波动。而在项目层面上,每个管理团队及员工,必须跟投自己的项目,保证自己的项目里,既是职业经理人,也是该项目的主人之一。

3

管理人才的培养

1999年,王石主动让贤总经理一职,便是有意放手以培养管理团队。事实证明,他的放手是成功的,此后的万科一直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大概两年前,王石曾表示,无论国家、民族、企业还是个人,想要有所成就的时候,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是很关键的,所以,“我们要和懂规则的人在一起”。为何要跟懂规则的人公事?很简单,因为有人就有“江湖”,有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就变成了微信时代的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尤其是在创业中,懂规则尤为重要。

按照王石的逻辑,懂规则的第一点就是高度的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价值观的认同不够,就算再往一起走、往一起撮,都是没有前提的;

第二点就是对于彼此的信任,而这并不是我说了、表达了、做了,你就该信任我,而是需要爱与认同。真正的爱,是站在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上看现在的格局,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认同则是只有你真正的认同他的想法、理念和做事方法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信任,才能不质疑。

第三点,懂规则是你要意识到,在“江湖上”你要懂得别人的世界、别人的动作以及你个人的动作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你在过手的时候,有没有在自己的行为里考虑过别人?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合伙人,哪怕是你的一个员工,你都不是一个人。

不过,王石虽把人才当成万科的核心,但并没有逾越出制度之外。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0年的二林事件。2000年伊始,万科依照制度再次进行中高层人员调整,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公司的一把手进行调动。总部拟将北京公司总经理林少洲与上海公司总经理林汉彬进行对调。对调决定遭到两位元老级高管的同时抵触。

当时人事部提醒王石,如果坚持,可能会流失一位高管。这都是王石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林汉彬更是1985年就加盟万科,因为精于理财,被公司内部称为“铁算盘”。万科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但是王石并没有妥协。结果也是出乎意料,调令发出,两人都提出了辞职,万科一时间遭受到了重大损失。

事后王石表示并不后悔。他在自传《大道当然》中写道,经理之间的调动是万科培养职业经理人的一种制度安排。每项制度都有局限性,既然制定了,就得执行。

万科员工手册上有句话——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向哪里汇聚。万科汇集了一批人才,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人才是理性的;第二,在万科的发展当中,人才也不断流走。王石认为,这才是一个企业在用人中应有的心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2 09:52:39
笑谈人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