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17-6-23 14:03:49
昨天阅读2小时,总共阅读37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4:31:20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8.5小时,每日阅读第1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4:37:02
昨天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4:57:18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6-23 11:1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1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4:58:5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6-23 11:1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8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4:59:47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01:37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万达复星闪崩整整“迟到”了14天?
http://stock.caijing.com.cn/20170623/4289270.s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6月22日上午,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万达集团突陷“股债双杀”。随后,复星集团A、H股也同时暴跌。
看似不相关的万达和复星,为何同日“闪崩”?第一财经记者从银监会内部人士处获悉,银监会此前要求银行对相关企业境外投资借款进行风险排查,而万达、复星等便属于其中的“海外并购明星企业”,部分银行资管部门、自营部门为避险,对这些企业的公司债券进行了提前减仓,但相关授信政策并未改变。

然而,银监会提出的要求是在6月8日前反馈排查结果,万达、复星却在14天后才发生“闪崩”。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闪崩”的发生更多缘于谣言“误伤”。

万达复星为何“闪崩”

万达债22日上午集体跳水,拉开了这场“闪崩潮”的帷幕。

15万达01、16万达01等多只债券纷纷放量大跌,逾10只债券成交收益率一举飙至7%以上,个别债券交易量更是暴增百倍。

万达旗下个股随之“闪崩”。截至22日午盘,万达电影(002739.SZ)几近跌停,公司急忙紧急停牌,同时发布公告称,经营一切良好,网上有关银行抛售万达债券一事属于谣言。

万达电影22日走势

午后的平静仅仅持续了一个小时,14时开始,复星集团A、H股双双“跳水”,复星医药A股(600196.SH)收跌8.02%,港股(02196.HK)亦收跌5.92%。



复星医药22日大跌8.02%

两者发行的美元债也双双暴跌。万达2024年到期的美元债券大跌1.9%,复星2022年到期的美元债跌2%,创史上最大跌幅。
万达、复星为何会同日“闪崩”?

第一财经从银监会内部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大行监管部此前电话通知“银监会大型银行部要求提供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外投资借款情况及风险分析,并重点关注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

“有股份行之前也收到了银监会通知,对海外收购较多的这一类企业风险排查。部分银行出于主动避险,对相应的债券进行了减仓,抛售的债券也主要是委外的部分。”某股份行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从时间上看,银监会大行监管部要求在6月8日之前反馈,与万达集团股债“双杀”,复星集团A、H股暴跌间隔了14天。上述银监会内部人士也对风险排查导致万达、复星股债大跌的说法存疑。

事实上,“多家大行纷纷清仓万达债券”为代表的各类传言22日上午在市场上广泛流传。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少账户都有持仓,只是各家所持有的万达债仓位高低不同,由于有“魏桥事件”的前车之鉴,有些机构便会选择在传言下进行抛售,买盘也丧失大半。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万达复星闪崩看似毫无预兆,有观点认为14天后才发生“闪崩”,是缘于谣言。但银监会此前要求银行对相关企业境外投资借款进行风险排查的信息是否早已被投资者知晓!另外,“闪崩”也表明资本市场人心浮动,一有不利“谣言”就仓皇出逃。要想避免“闪崩”出现,还必须加大透明度和市场可持续稳定的建设力度,增强市场信心。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2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52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06:11
昨天阅读1小时,总计39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16:49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6-23 11:1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27:52
昨天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11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32:32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6-23 11:1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2小时,累积阅读66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36:42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37:33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5:55:50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6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6:08:26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6-23 11:1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0.5小时,总阅读340.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6:13:10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9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6:22:56
昨天阅读一小时,累计阅读时间14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6:38:56
昨日阅读1小时,总计阅读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6:45:31
昨日阅读1小时 总计25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7:14:11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3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7:37:24
【54】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78小时。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眼见即为事实。系统2清醒地在旁边说,你看到的是错觉。可是系统1依然不可置否地认为:我看到的就是这样。知行合一难就难在,在思想落实为行动之前,采取哪个主张就要耗费我们不少精力,等有了结果,该如何落实,又要耗费精力,最后分配到行动上的精力已经所剩无几。
就好像我们平时很容易陷入的一种“勤奋错觉”:一大早起床,信心满满说今天要改变自己,做一件大事。早上都在列清单,研究要做哪件大事。下午的时间都用在了想这件大事从何下手。当我们终于决定,好,就从这开始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更甚者可能深更半夜还没都出一个结论。
这种勤奋错觉,又可以理解为拖延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 其实我们知道自己的预测只比随意乱猜强一点,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但我们仍然感觉自己所作的每一项预测都是有根据的,而且我们还会按照自己的预测行事。这让我想起了缪勒–莱耶错觉,我们都知道图中的线段是等长的,但一眼看过去仍然觉得它们长度不同。我对这种类推非常感兴趣,所以特意为我们的这种体验创造了一个术语:有效性的错觉。

自信很可能起源于认知偏误
>> 对某个判断的主观自信并不是对这个判断正确概率的合理评估。自信是一种感觉,它能反映出某条信息和处理该信息时所体现的认知放松的一致性。由衷地承认不确定性乃明智之举,但如果有人声称自信满满,只能说明他在脑海里已经构建了一个连贯的情节,当然这个情节未必是真实的。

依然是眼见即为事实。尽管自己掌握着有限信息,但在替代性问题给出的答案,让自己对这只股票有了看似合理的连贯性解释后,显然对这只股票的信任度会更高,经此推断人们感觉这时候的自己一定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一面。
之所以是一种错觉,就是总有那么多人在大涨时买入,在下跌时售出。大家都以为自己已经抢得先机,实际上大多数人同时行动的所谓先机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而真正赚钱的就是那些能够跳出错觉陷阱,反常态操作的人。
>> 大多数买方和卖方都知道他们享有相同的信息,之所以进行股票交易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买方觉得股价太低,很有可能会升值;而卖方认为股价过高,极有可能下跌。问题在于为什么买卖双方都觉得当前的股价有问题,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比市场更了解股价?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想法其实是种错觉。

长期持有思维
>> 显然对于个人投资者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冲个澡,然后什么事也不做也会比践行脑中出现的想法更好。

与其说是掌握内情下赌注,不如说是掌握“人情”下赌注
>> 个人投资者常会抛售“赢利股”以保持自己的收益,“赢利股”即为买进后增值的股票,是涨是跌要看“亏损股”了。不幸的是,近期的赢利股比近期的亏损股在短期内走势更好,所以这些个人投资者卖错了股票,也买错了股票。可以预见,个人投资者都集中到那些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公司那儿去了,因为媒体在宣传那些公司。职业投资者往往会更有选择地接收消息。这些发现让我们晓得,金融专业人员所推崇的“掌握内情下赌注”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7:59:46
第170天,昨天阅读2小时,合计57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00:02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05:38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8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11:01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6-23 11:1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1.http://mp.weixin.qq.com/s/WDvfKkpRo50Q1x5wmiDwDA
2.      在中国的语境下,工资收入并不是唯一进入精英阶层的条件。精英阶级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不容易用金钱来度量,例如许多与公共物品、政府垄断和特权有关,例如进入银行业,在国有企业工作,在一个政府资金充足的城市获得户口(进而获得居住在城市和享受当地公共物品的权利)。
3.大学,能者进,不能者出。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林院校,有些教授一辈子勤勤恳恳,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当初同他们一起高考的同学,活跃于政治、经济,个个改头换面,他们还是衣着朴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们能归为精英阶层吗?
4.昨日阅读1小时
5.累计阅读1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26:13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7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27:40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累积阅读时间13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47:15
昨天阅读时间2小时,累计阅读时间46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8:59:15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16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9:08:54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