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之内,杭州市八万多辆公共自行车(俗称“小红车”)将安装充电宝,使其变成电动单车,将自行车站点改为光伏电站,耗资千万。杭州公交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雪军对记者说,“这是专门用来对付共享单车的”。本土自行车运营公司金通科技(834069.OC)总经理张利强也感受到共享单车的竞争压力,推出叮哒出行。
去年以前,杭州市民只骑小红车和私家车,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建设国内领先,“杭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今年初ofo进入杭州,目前已投入单车十万辆,四月份摩拜也跟进,除此之外还有unibike、hellobike、小鸣、小蓝等单车。西湖旁边,小红车与各色共享单车辉映。用户被分流,倒逼两家本土巨头采取新动作。
一边是资本宠儿,一边是本土巨头,有桩与无桩再一次在杭州冲撞。
共享单车的冲击
2016年11月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央视记者提问摩拜何时进入杭州,其CEO王晓峰回答时避开具体时间,称希望让杭州的交通回到90年代的状况,意指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在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发展初期,他们首选了北京,一因其人口基数大、对互联网接受程度高,二城市交通相对拥挤,最后一公里出行存在痛点,城市公共自行车不能满足需求。而杭州不同,杭州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为全国代表、国际领先,自成“杭州模式”,被誉为“公共自行车第一城”。
杭州公共自行车自2008年投放建设,由杭州市公交车集团组建杭州公交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建设。杭州市政府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思维,造车费用和建设桩点的费用向杭州公交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一次性采购,运营费用不再支出,而是规划中建设广告牌和车亭,让企业自我造血。
自行车亭有像北上广深公交车站那样的广告位,企业通过广告获得收入,同时也可以将车亭出租给甜品站、小卖部等获得租金。小红车前一个小时使用是免费的,据公交车集团统计超过95%的用户使用免费。从2008年的4900辆车,到2017年5月的3782处站点、8.58万辆车,年租用量已达4786万,排在中国城市的前位。一位杭州市民对记者称,他上下班都会骑小红车,用交通卡一刷即可取车还车,站点多很方便,但也会出现在高峰期时站点无车可借、无位可还的情况。
2011年9月,作为“世界最大公共自行车”项目起源地,杭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城市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评为“全球8个提供最棒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之一”;2015年又荣获“国家金卡工程金蚂蚁奖——优秀应用成果奖”、第二届德黑兰“金砖块”国际城市管理奖和“中国好设计”银奖等。
陶雪军对记者称,共享单车一开始不进入杭州是明智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和实力,不能撬动本地小红车市场。
杭州公交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一年花在自行车的运营管理的成本为九千万元,记者看到公交总站停放着专门用来调配自行车的大巴,并在监控室里看到全市自行车站点的服务人员。
杭州小红车还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摩拜、ofo开始攻城略地,他们从北京这种特大城市到达其他一二线城市,2017年初ofo宣布启动“2017城市战略”,计划从1月12日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进入11座城市,摩拜也不甘示弱,四月称已经进入23座城市。
杭州自然也是共享单车布局的一个重镇。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经济环境,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优良的骑行条件以及政府鼓励骑行的政策支持,当地居民对于移动互联网服务接受程度很高,给共享单车这种新事物的进入提供了土壤。
ofo自年初进入杭州,一开始的投放量约6.5万辆,后续投放增至10万辆。摩拜于四月进入杭州,具体投放量没有透露。在摩拜之前,unibike、hellobike、小鸣、小蓝等单车也已经存在于杭州市场。6月中旬,记者看到西湖边已经被各色单车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