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16525 15
2017-06-27
       教育部社科发布,第二次中标,混论坛多年也来分享下经验和感触。本人地方普通二本院校,非博士,副高职称,无任何背景。到目前为止算上执笔的申报,已经连续中了3个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2项省软科学,国家社科基金从来没中过也没报过,应该也算得上有些经验。首先我还是很赞同教育部人文社科是目前很公平的一个基金项目,但是也算是竞争很激烈的项目,这类项目既有希望又有压力,对我这种长期做应用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纵向申报口径。这几年申报,看到很多伙伴一直强调各种高大上论文,我的经验是做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除了关注论文成果外,还应注重实际,实际的情况,实际的价值,而对实际的了解就需要走进实际社会踏踏实实的去观察、去体会、去了解。以我申报的贫困地区发展方向的课题为例,近三年每年7、8月和12月,我和团队成员都深入贫困山区走访,到目前为止一共走访超过20余县近200个自然村1万多户贫困户,整理的问卷,访谈记录等真的需要一辆私家车拖。贫困地区调研甚是辛苦,但是也最能洗涤我们身上浪漫的书生气,由此看到了扶贫工作的很多困难,发现很多问题,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更了解了民生、民声,对政府基层工作也更认识深刻,由此产生了很多思考,可以说每次调研都推翻或者充实了我们预先研究的课题结构,变得更加接地气,使未来的研究更加接地气。而这些是老一辈学者一直在做的,所以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现在我们年轻人(本人过35岁远不到40)做研究总是喜欢扎根各种数据库,总是喜欢抱怨,总是喜欢找让自己原谅自己的各种借口?我们不是应该继承传统忍受寂寞去做一些事情吗?确实,为了生存我们还要挣扎还要做很多非己所愿的事情,甚至是违反道德的事情,但是这些并不应该是我们全部的生活,我们还需要尊重自己的知识,踏踏实实的行事。所以建议广大年轻学者,走进实际,走近民生,去真真正正的解决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6-27 17:19:41
谢谢楼主分享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7 20:32:29
非常流弊!
但是能中那么多项目,没有论文,怎么结项?
如果都已经结项,应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还没有副高?
35岁远不到40,这个年龄其实也不小了,硕士毕业也应该是副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8 12:49:50
这个要顶,用脚做学问,接地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8 21:55:51
花这么点钱,做那么多事,项目不给你就说不过去。总比有些专家,拿了大项目,随便去调研一下,然后叫学生做完就结题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3:09:21
厉害厉害,更可贵的是真正做事的精神,钦佩!能懂你,与其混学术找技巧,不如踏实做点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