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085 1
2009-10-10
请教一下大家,有一个问题很困惑,经济学的本质是什么,用哪根线可以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串联起来,感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23 15:54:12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它途径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
规范经济学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
经济学的范畴包括三部分。
第一,在知道有关的局限条件(constraints)或游戏规则(这就是产权制度或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划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断所用的竞争准则是什么。
第二——这是经济学最容易的一部分了——是有了竞争的准则,经济学可以推断人的行为会怎样,资源的使用会怎样,财富或收入的分配会怎样。
经济学范畴的第三部分,是最困难的了。那就是,要解释游戏规则是怎样形成的。
经济学是关于某个特定的社会如何处理它的经济问题的科学。凡是要用不充足的手段去达到各种各样目标的时候,就存在着经济问题。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
政治经济学家们声称是讲授或研究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包括直接或间接地研究使人类或人类社会顺利地或不顺利地追求人类欲望的这一普遍对象的一切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任何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都能论述甚或是列举出所有这些因素,但总要尽量阐明制约它们起作用的规律和原理。
经济学在广泛意义上被称为关于选择和决策的科学,因为它主要描述人们如何做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结果及其评价.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里,理性约束是第一位的,人们尽管在现实生活里的决策是情感性的,但在规范的研究中,人为地假设行为人是在做理性决策,其主要代表是消费选择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偏好,效用,边际效用等概念,分析理性行为人的决策问题.而在多人选择的时候,在这理性选择的框架分析会达致怎样的一种均衡,这就是博弈论的研究范畴,通常是NE解或者是iterated dominant strategy解,这两种解不仅仅要求选择的理性,而且还对信息有一定的要求,即对博弈者的预期是由要求的,比如NE解中,对双方的conjunction是multi-knowledge的,而在ID解中,仅要求对理性本身是common knowledge.消费选择理论在广泛意义上被称为个人选择理论,它关注的是内部的一致性,这个可以证明,个人选择要求的一致性可以等价于偏好框架下的最优消费选择理论。而博弈论则是多人选择理论,它更关注的是多人理性决策下的均衡结果,这两支文献构成了经济学基础研究的主体。宏观经济学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了两个基本分析框架,一个是OLG模型,另一个是represent agent model。这两个模型与理性选择模型是一致的,但多了一些更多的现实限制,比如在CIA模型里,对现金支付有限制,在Ramsy model里,对无限期借贷作了一些约束等等。因此,宏观模型更像是一套有基本模板的故事,注意我更加倾向于把模型说成故事,这个跟ariel rubinstein的精神一致,他在the dilemma of economist一文中着重强调这点,故事寓言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而模型则是数学语言上的抽象,两者的本质都是在解说现实本质,好的模型跟好的故事小说一样,透露出创造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把握。这里所说的宏观模型是由两类基本套路发展而成。

上面强调的是经济学的分析基本在理性选择框架下展开,事实上,这样的一种伟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遭受到世界事实的一些严峻批判,责难。比如个人选择理论,人们会遭遇到很多悖论,最严重的莫过于阿莱悖论,还有框架效应,上瘾性的消费等等,这些情况并不能用理性选择来解释的。在博弈论中,人们也会对共同知识提出质疑,而这一概念恰恰是博弈论的重要假设,比如email game,在常识下高阶的multi-knowledge人们会做出肯定念的决策,而在理论模型中,任何高阶的multi-knowledge都无法替代common knowledge. 还有chain-store game等等。这些模型理论上是与理性自洽的,但在现实里却无法达成一致。这些模型需要更正。还有近来的经济学家做了一些关于最后博弈的实验,发现实验数据与现实数据有很大分歧。因此思考在选择理论中,非理性的因素越来越重要了。

休谟在其代表作《人性论》里阐述,人性包括知性,情感和道德三方面因素。在我认为,人性除了知性的代表-理性外,还有很多我们尽管讨论过,但没能进入分析范畴的因素,比如情感因素,为何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了情感这一因素呢。休谟本人认为情感所起的作用要远高于理性,有点类似于哈耶克认为传统要大于理性设计一样,休谟强调了感情的重要性。理性本身是计算性质的优化,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的识别,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二是对被选项的认识,能分辨出有各种选择手段,三才是计算,计算出达到最优目标的途径。因此,理性是基于认识论的,在休谟文本里,他所强调的知性则主要集中观念之间的哲学联系,比如因果性概念,他的一大贡献就是不断的怀疑,认为因果关系是概然性的关系。那么下一步,如何分析情感,我们不妨展望一下,首先情感是不能用优化框架来做的,否则必然成为理性选择的附庸,第二是公理化性质的判断组成一些自洽命题,不仅如此,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进入经济学分析的内核,这样才能有效补充经济学解释的不足。这样,我才有理由相信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才算名至实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