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财务界“财务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很常见的词儿了。在这种趋势下,与传统会计相对的管理会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考取CMA证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就通过率来看,CMA全球通关率一直不高,这是为什么呢?CMA考试太难了?但是高分通关的大有人在,这可能跟我们备考的方法有着较大关系,今天我们来看看CMA备考有哪些误区呢?
死记硬背,无视CMA实务
CMA作为一门美国的考试,非常注重实务,里面的很多案例分析题都和实际工作联系得比较紧密,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一味记忆知识点是没有用的,因为考试题型瞬息万变,你记的再多也不如出题人变得快。
对策: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讲,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讲,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一些比较高端的公司进行实习或者参加一些实操比赛等。
死啃书本不做题
部分考生,认为教材即正义,拿着一本书死不撒手,甚至在考前连一套模拟题都没有做过,真是勇气可嘉。毫无疑问,这种考生在考试的时候会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适应不了题量和强度,最终败下阵来。
对策:CMA教材虽然重要,但还是要辅以相关的做题训练。考生可以去各大机构或者论坛找一些相关题库,进行模拟、真题的训练,提前了解题型,感受考试强度。
只做题从不看书
只做题不看书也是许多常犯的一大错误,如果不理解CMA知识点,只是妄图通过大量做题来通过考试,这种想法极为幼稚。前面也提到CMA重实务,只有理解了才能任由题型千变万化,我自心中有数。
对策:书本与习题结合才是王道,在做题过程中不断的回归书本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点。
备考时间不足,却存侥幸心理
在CMA的考生中,很多是在职考生或学业繁重的学生,留给CMA的备考时间少之又少,时间不足成为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但是这些考生却心存侥幸心理,以为考试的时候随便蒙蒙也能过,结局可想而知。
对策:”心诚则灵“这四个字儿用在CMA考试中,一点也不为过,既然你决定考取CMA证书了,那你就该拿出实际行动来!时间不足就想办法去弥补,报冲刺培训班,挤时间学习,这才是你应该有的行动和态度!
自学大海捞针
还有一些考生没通过CMA考试,是因为自学找不到重点,就像大海捞针,费时费力,最终浪费了报名费。
对策:CMA考试难度因人而异,除非你天赋禀异,个人建议还是报个培训班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有效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