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高考
737 0
2017-06-28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为了保证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本章程适用于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职招生工作。

  第二条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学院概况

  第四条学院全称: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国际代码:13015

  第五条学院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588号邮编:266100

  第六条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

  学院类型:普通专科院校办学层次:专科(高职)

  办学性质:民办学习形式:全日制

  第七条学院基本概况

  ★地理环境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海中有城,城中有海,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最美是海滨和崂山。学院地处青岛市区,在风景秀丽的崂山脚下,离青岛黄金海岸景点---石老人观光园仅有10分钟的车程,东邻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南邻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北邻青岛市世博园、青岛电大,以我院为中心逐步形成青岛东部高校区,交通极为便利。

  ★办学条件

  校园占地面积1400余亩,学院具有一流的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达40.5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讲学厅、实训基地,配有看台容纳1.5万人的体育场,另有大学生活动中心、舞蹈房、健身房等,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充分的场所。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太阳湖碧波荡漾与崂山山水相映,休读点、恒星大道、雕塑广场建设等体现人文关怀。早在2008年学校通过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学校“校企合一”的办学特色受到了专家好评;2009年,我校又通过了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预评估,2010年6月正式通过,获得了省级“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称号。2009年至今,学校内涵建设成果突出:《三维动画制作》《公关与沟通》两门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电脑动画、应用电子技术、印刷技术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757万元(不含集团配套企业用于教学的设备值);先后建成了4.4万平方米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有电子电工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子电工、测控、汽车、建筑、机械、计算机中心、创业训练中心9个大型实验实训中心、9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6家校内实训基地、青岛海尔、海信集团、浙江盾安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三利集团等116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毕业生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书馆馆藏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710GB,各种期刊618种,3个大型书库、3个期刊阅览室、8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2172个,校园网与国家教育科研网络相连接,可直接在网上进行电子信息文献检索和阅读。教学用计算机数2900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20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3100个。

  学院下设自动化学院、动画学院、服装学院、印刷学院、护理学院、物流学院、韩国语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建筑学院、汽车学院、国贸学院、经济学院、商务学院、旅游航空学院、国际招标投标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育才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实战商学院、轨道交通学院22个二级学院。开设电脑艺术设计、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技术、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应用日语、工商企业管理、印刷包装技术等39个高职专业,以工学为主,涵盖文学、经济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电子、机械、汽车、动画、旅游等7大类优势专业群,其中应用电子技术是省级示范专业。2007年经山东省教育厅同意我院与加拿大莱桥社区学院、加拿大威利斯商务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开设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二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通过近几年实施高职称、高学历和双师型人才引进工程,不断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现有教职员工967人,专职教师457人,外聘教师7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09人。每个专业配有2名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专业课教师中多半是“双师型”教师。学院还通过聘任、聘请等方式聘请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本科高校的省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参与教学改革工作。学院已拥有了一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了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我院定期从专业对口的企业中聘请行业精英参与专业课、实践课教学及教材的编写。

  ★名师执教

  学院承担教学管理的各二级学院院长及专业带头人,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和在国办本科院校主持院系工作的经历,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可以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杨鲁新,动画学院院长,教授。是数字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专家,现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组负责人,担任过国家863项目科研任务,是世界著名软件公司Discreet在中国的特聘专家,所编写的《计算机二维动画的分类与方法》获“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刘子玉,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国海洋大学经贸学院院长,校文科工作委员会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1994年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

  张爱军,电信学院院长兼科研处处长,教授。曾任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物理实验教学及智能化仪器,是智能化仪器研制方面的专家。担任863计划科研任务“机载多通道激光雷达海面油污染监测技术”,代表性学术成果,专利及使用新型9项。省级实验教学成果一等奖。

  陈德元,汽车学院院长,教授。曾任山东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汽车拖拉机性能研究及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研究。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5篇;出版专著(译著等)2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3项。

  白家旺,印刷学院院长,教授。曾任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丝网印刷协会理事、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校教育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校首批双师型教师。入选天津市技术专家名录。被收录中国印刷工业人物志第6卷第95页。在《印刷技术》、《今日印刷》、《中国印刷》等印刷刊物上发表有关印刷机械、印刷工艺论文20多篇。其中论文YPA2A型胶印机墨辊压力调节获广东省印刷技术协会二等奖。

  许增录,机电学院院长,教授。原青岛海信电器集团模具设计高级工程师,华泰模具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是山东省也是海信电器集团早年第一套电视机全塑料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者,中国最早在国外学习模具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苏联、日本、美国等国做过多场学术报告。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工作。

  蒋敦斌,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曾任天津市单片机学会理事、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届政协委员、天津市河北区第四届侨联副主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正式出版《电子技术》(上下册)、《高频电子线路》和《非电量测量与传感器应用》(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三部教材。

  赵艳慧,物流学院院长,教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工业大校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国家级高级考评员、国家级督导员,天津市高职高专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财经类分会主任委员、工商管理专业组组长,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协作会副主任,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余篇,其中8篇被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在课程组中,承担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科研等任务,为双师型教师。

  王玉龙,国际学院院长,教授。曾先后担任安徽池州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主任、青岛大学外文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青岛市翻译协会副会长、《山东外语教学》编委,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英语系客座教授、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现任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英语修辞与写作,英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曾被授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和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办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和谐文明校园,培养感恩品德,学会自我学习,精练专业技能,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办学宗旨

  坚持创新,发展特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为了社会。

  ★办学特色

  加强实训环节,精练专业技能,学院实行“实训制”(50%以上的课程为实训课)。学院积极推进“以专业兴产业,以产业促专业,专业、产业同发展、共辉煌”的校企合一办学模式,每个专业及专业研究所与对应的企业成立专业实体,既负责该专业科研、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习就业等,又负责所辖企业的经营管理,全面深化校企合一办学模式。“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通过实训教学环节,使专业教学与校办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合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一”办学模式,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加顶岗实训,真正实现了“真教实练与上岗工作零适应期”的目标。目前恒星集团已经建成与专业对口的16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本专业在校生的实战教学场所,深层次地探索实践“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恒星“校企合一”职教办学模式的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现已结题,并获得青岛市“十一五”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