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在2014年10月28日发表题名《党内政治生活娱乐化、庸俗化倾向严重》,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党性教育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央的精神是非明确地反对娱乐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基层党性教育的娱乐化、庸俗化,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借党性教育之名,以旅游玩乐为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其中的原因。
1949年之前,处于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推翻“三座大山”,这个时期的党性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共产党人崇高的奉献精神,并无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建国后到1978年,这段时间党性教育也没有娱乐化和庸俗化,反而是有过度政治化的现象;改革开放到2000年这段时间,就已经开始有了这种倾向,2000年后,现象变得逐渐普遍。这说明党性教育娱乐化和庸俗化,是执政党在国家快速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逐步产生而要面对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别的国家也同样存在。党性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及其政党均出现一种弱意识形态化,或者把意识形态直接表面化教育变得无形化、隐蔽化,给人造成一种普遍的不注重党性教育的外在印象。
党员的新陈代谢。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是伴随现代化的极大发展产生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反对任何体系学说、理性逻辑、权威真理,追求即时物质生活,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我们的新一代党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该说是受到一定影响的。这些思潮中包括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
党和国家自身的变化。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为鼓励地方招商引资先行先试。在行政上表现为地方权力的逐渐变大,相应的地方党委与中央党委有梳理的迹象,这样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中央对地方监督的减弱。加之,地方上也有效的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出现大量的贪污腐化问题。党和ZF的形象在人民心中地位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党员的影响,最为明显。不同程度的信仰的缺失和信赖感的下降,直接导致基层党性教育的政治性、纪律性、思想性的下降。
此外,这一现象也和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存在高度性相关性。很多基层的党性教育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仅内容上僵化教条,形式上也是一层不变,基层党员自然不容易接受,在正常的党性教育无法有效实现的情况下,为完成党性教育任务,人们自然会寻求其它变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