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51 3
2009-10-14
2009年10月14日 15:07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今社会什么都多。
  公司多,几十年前若听说某个人在什么公司上班,真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感觉,能进公司工作的一定是有着高文凭,高技术的人,很多人站在公司门口望而生畏,不敢进去,觉得那是文人上等人工作的地方,咱们没资格。现在不一样了,只要租一间几平方的房子,一张桌子,一个电话,注上册,哪怕只有二到三个人也就号称公司。
  花园多。本来花园顾名思义,在人们的感觉中应该是遍地郁郁葱葱,鲜花怒放,蝴蝶飞舞,蜜蜂采蜜。可现在的建筑商只建几座房子,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座房子,看到的只是在每座之间开辟一小块平地,随便栽一些花草,便起名为某某花园。这让人对花园失去信心。
  外国名字多。在中国一些地方,无论建什么大厦或者小区,都要起一个外国名字。“你家在哪里?”“我家在曼哈顿”“我家在菲利普”。“你住的那个小区叫什么?”叫“加州阳光城”、叫“乌克兰别墅”。很多城市在新形势下都进行拓宽改造,于是新的街名应运而生,什么“华尔街”、“新西泽州街”“纽西兰街”等等,全部依样画葫芦,把外国城市之名全盘搬了过来,以吸引买家。这未免太没有民族骨气了。

  职称多。才那么二、三十岁,职称就满高的了。就教育系统来说,“一级教师”还不够,“特级教师”的桂冠就已戴在这些年纪轻轻、工作不上十年的教师头上。有实力有真才干也许能让人信服,可这些多数只靠写几篇上了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报刊的文章,就连升几级。这样的职称也太没份量了。
  名人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需要树立名人。因为是名人,所以沽名钓誉,获得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好处。歌星影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于是有人便挖空心思搞“名人录”。里面除了一些确实名人外,有的名不见经传的,只要缴上一笔可观数目的钱,就可登上“名人榜”。
  当今社会出现这几“多”,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太多了,就会泛滥成灾,真有几分让人担忧。我们希望的是名副其实。社会发展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摘自菲律宾《世界日报》;作者:金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4 17:54:47
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引导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21:38:06
楼主的论坛币最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22:17:40
哈哈,想起了那个小品,证书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