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837 0
2017-07-17
取消了 Coin 的訂單。一再跳票原本並不是問題,可是加入 beta program 之後始終無法驗證 identity,客服回復巨慢,完全提供不了幫助,實在沒法忍...今天可以安心用 Apple Pay 了。

============================

我個人之前和 Coin 的 CEO Kanishk 接觸過一次,也大致聊了他的想法。Coin 與其他同類競爭者(如 Google Wallet)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基本思路其實更接近於 iOS 的 Passbook,即以直觀的方式提供新的技術方案,最小程度的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就像我以前曾經說,相比 Passbook,NFC 手機支付的 Show fancy tech 意義遠大於他的實際價值。同樣,將多張卡片儲存於一張卡片,而不改變用戶習以爲常的刷卡消費習慣;這一點也遠比近場感應或者掃二維碼更容易讓大衆接受。Coin 想法不算新,讀取卡片信息的設備也很像 Square Reader(或者說國內的拉卡拉),但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類似的產品。

我的部分觀點和前面的回答者相反。

Coin 的主要兩個潛在風險在於金融管理部門的態度商戶是否願意接受這種並非由 VISA/MCC/AMEX/DISCOVER 四大發卡行發行。

Coin 的團隊之前曾廣泛接觸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雖然沒有得到一個確定支持的答覆,但是各方對嘗試新的技術還是持開放態度的。目前並沒有出現政策上阻礙。

至於商家的接受度。Coin 團隊在最新一期 Backers Club 報告中明確表示了,在測試的三番市附近的數十家商戶中,還沒有出現拒絕接受的情況。

美國的信用卡使用是核對簽名爲主,只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會被要求出示 ID。但實際操作中,連商家核對簽名的情況都很少。因爲在本人沒有聲明信用卡遺失或被盜竊的情況下,信用卡公司默認實體卡的刷卡消費行爲爲本人進行的交易,簽名並不是一個法定的要求。而 Coin 做的很信用卡真的很像,大部分時候商家可能根本不會意識到這不是一張真正的信用卡。背面也和正常信用卡一樣有簽名欄的,正面的屏幕里,也提供了過期日期、末四位和 CVV 等驗證信息。這些都可以幫商家在一定程度上確認使用者身份。

1.jpg

至於所謂複製他人卡片的安全隱患,Kanishk 給了我明確的答覆。Coin 的使用者需要先通過社會安全碼 (SSN) 驗證身分。讀取卡片信息時,如果不是本人的卡,是無法儲存至賬戶的。iPhone 和 Coin 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否保障安全?Well,但針對此類產品,256-bit encryption 足夠了。Coin 中儲存的信息是否會被破解。這個我不好回答,但是幾位開發者還是在安全性上動了很多腦筋的。比如,當 Coin 和你的手機在一段時間內失去聯繫的話,Coin 會自動 Deactivation。另一方面,美國法律對信用卡使用者的保障足夠好。即便真的卡被盜刷,也沒有太多風險可言。總之,我是不太擔心安全問題。

這款產品主要針對的是美國市場,不支持 EMV SmartChip。開發者表示後續產品會支持,對這點我持懷疑態度。「磁條卡遲早消亡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是這樣嗎?至少在美國絕大多數的信用卡依然是磁條卡。EMV 雖然技術上更為先進,但由於信用卡的 anti-fraud 從使用者到發卡機構再到保險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且成熟的利益鏈接,各方並沒有太多的激勵來使用新技術。而且 chip 卡的成本遠高於磁條卡,所以很多發卡機構寧願顧客卡被盜刷后多換幾次卡,也不願意從一開始就發 chip 卡。再者,即便信用卡帶 chip,美國到現在絕大多數的 pos 機還不支持,有個毛用。如此大規模的設備更換就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現在擔憂還為時過早。

我並不確定 Coin 是否能成爲一款成功的產品,但在我看來,它比 Google Wallet 和 Paypal In Stores 更加靠譜。不管怎麼樣,我願意投它一票。因爲,我已經預訂了,等着它明年夏天發貨。(Refer Link: Coin » Use One Coin for All of Your Cards)


作者:織田正德
来源:知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