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84 27
2017-07-20
一个可以测评社会进步与否的办法

(社会进步与否,看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多了还是减少了)

大凡无论是贪小利的还是贪大财的贪官,都会忌讳公务公开。为什么众多的腐败分子很少到公共场所去拿公物把非自己的财物占为己有?这里有他们胆怯的一面,也有他们对于方便快捷的作案方式的选择。他们象霉菌一样害怕阳光,象魔术忌讳公开。针对他们的软肋,防止贪腐案的形成,医治贪腐病灶的办法是能公开的事项一定公开,不给有隐藏的条件和机会,也让为人民服务的“三大要领”进千户百家,让百姓都知道。形成为人民服务和廉政建设的大气候。“三大要领”详细见《为人民服务,防止公权异化》一文。

有了为人民服务应有的质量与标准,一切假心假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实际是为个人谋私的滥竽充数者便被测验出来,其真象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令假“公仆”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唯有走出原来的阴影才会如释重负轻装上阵。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纳记录十分的明细,近似监控探头,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随时可以按事先制定的问责制进行监督问责,为人民服务的公权使之不可以再权钱交易,也不能再进行利益输送权力投资期待后期回报。

在制度完备的环境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常态,公私分明,心态坦荡。“吃、拿、卡、要”者被问责受数落。于是,实现干部队伍清政廉洁、一尘不染是可能的和可行的。客观环境有清政廉洁的条件,在众目睽睽之下谁如果还凭侥幸心理进行贪腐,是自找烦恼与自食恶果?当腐败案数量呈梯式逐步下降,最后杜绝,正是说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符合科学要求,才达到预想的效果。社会进步与否,看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多了还是减少了。

有的地方民风骠悍,不讲道理讲蛮横,讲人多势众。所谓学校“欺凌事件”,是社会成人关系学到学生这里大同小异上行下效。好多年前有一篇《人们精神文明程度取决政治文明程度》的文章,较为客观分析了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状况对这个地方的民风状况起主要的影响作用。既然,榜样的力量对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道德状况起决定的影响,那么,在先进组织的无数先进分子为人师表、榜样作用的强大正能量带动下,情景会十分美好,有关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肯定会减少,最后杜绝。2017-7-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20 16:10:32
社会进步与否,看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多了还是减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0 18:28:16
方法只有一个:让不让对领导者说不。

例如:可以嘲讽总统。嘲讽总统的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0 18:29: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1 12:17:41
乌坎村依法选出第七届村民委员会(2017)
------------------------------------------------------------
乌坎选举让村官奉承村民,不是村民奉承村官,是千百年来封建意识的大变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1 13:21:54
内容有增加
——————————————————————————

一个可以测评社会进步与否的办法

(社会进步与否,看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多了还是少了)

大凡无论是贪小利的还是贪大财的贪官,都忌讳公务公开。为什么众多的腐败分子很少到公共场所去拿公物把非自己的财物占为己有?这里有他们胆怯的一面,也有他们对于方便快捷的作案方式的选择。他们象霉菌一样害怕阳光,象魔术忌讳公开。针对他们的软肋,防止贪腐案的形成,医治贪腐病灶的办法是能公开的事项一定公开,不给有隐藏的条件和机会,也让为人民服务的“三大要领”进千户百家,让百姓都知道。形成为人民服务和廉政建设的大气候。“三大要领”详细见《为人民服务,防止公权异化》一文。

有了为人民服务应有的质量与标准,一切假心假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实际是为个人谋私的滥竽充数者便被测验出来,其真象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令假“公仆”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唯有走出原来的阴影才会如释重负轻装上阵。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纳记录十分的明细,近似监控探头,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随时可以按事先制定的问责制进行监督问责,公权使之不可以再权钱交易,也不能再进行利益输送权力投资期待后期回报。可以肯定,如果有问责制,某官员就不会把自己个人的消费购得的牙刷牙膏拿到财务报销。

在制度完备的环境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常态,公私分明,一尘不染。“吃、拿、卡、要”者被问责受数落。于是,实现干部队伍清政廉洁、一尘不染是可能的和可行的。客观环境有清政廉洁的条件,在众目睽睽之下谁如果还凭侥幸心理进行贪腐,是自找烦恼、自食恶果和自贬人格。当腐败案数量呈梯式逐步下降,最后杜绝,正是说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符合科学要求,才达到预想的效果。社会进步与否,看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多了还是少了。

有的地方民风骠悍,不讲道理讲蛮横,讲人多势众。所谓学校“欺凌事件”,是社会成人关系学到学生这里大同小异上行下效。好多年前有一篇《人们精神文明程度取决政治文明程度》的文章,较为客观分析了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状况对这个地方的民风状况起主要的影响。既然,榜样的力量对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道德状况起决定的影响,那么,在先进组织的无数先进分子为人师表、榜样作用的强大正能量带动下,情景会十分美好,有关腐败案与社会综合问题肯定会减少,最后杜绝。2017-7-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