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学则孜孜不倦,育人则其心拳拳。他独创的“拓宽领域,以专带博,充实功底,掌握方法,小题大做,求得成果”24字博士培养思路,让后学晚辈们受益无穷。
2.转自四川在线:“三十几年前的‘文革’期间,‘我’经常看到一位青年教师来看望被‘造反派’**的梅远谋教授。后来,我才知道当年的青年教师叫‘曾康瀮’。他的成果不仅是长期积累和探索的结果,更需要十分的勇气。 ”
3.作为财大金融本科大二的学生,我们没有指望过能在本科听到曾老师的课,因为在我们眼中作为中国金融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和我们之间是那样的遥远,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曾老师真的到柳林来了,而且原定两个小时的讲座,曾老师自愿延迟了半个小时,在长达两个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曾老师一直都站着对我们发言,要知道,他可是一位快70的老人了,对于他我深深敬重,他的讲座,也出现了少见的一幕,第一次看见有很多财大学生找本校的老师要签名!
4.还有一件事:有一次去教务处办事,那两个老师在那里谈论曾老师,说他积极提携新人之类,很难得。
5.曾康霖,男,汉族,1938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金融教育家,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变过程中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曾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
曾教授做学问“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他关注金融改革的现实问题,出版《金融理论问题探索》、《金融实际问题探索》和《金融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等著作,其中一部获得省部级奖;最早提出“人民币是信用货币,商业银行也能派生存款”等观点,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并纳入教科书;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和发展扶贫性金融”,得到中央领导重视,并专门作出批示;研究商业银行存贷差额问题,得到中国人民银行重视;较早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完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课题,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并设计实施方案;最早提出发行债券补充银行资本,得到商业银行认可。2004年《金融时报》称,曾康霖教授是“中国金融理论界宗师级的人物”。
作为一个深爱曾老的本科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安心做学术的得票是那么少,我将我自己宝贵的一票毫不犹豫的投给了他。
http://jc2005.scol.com.cn/jc2005/index.asp ,希望大家能为曾老投上宝贵的一票。
------一名普通的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