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1.
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够.
事 实上, 这个是最大的误区. 我可以随手写下几个单词, 你是否知道它们的意思? antihistamine? placebo? 好吧, 基本上大多数人不会知道第一个词. 现在我告诉你, 这个词是"抗组胺剂"的意思. 你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第二个词可能有人背过, 这个词是"安慰剂"的意思, 你是否也知道它具体是什么呢?
所以我认为, 一个词, 就算告诉你汉语你也不知道是什么, 那么和直接看英文有什么区别呢?
你可能费了半天劲, 最后得出的只是这一个词的一个中文镜像而已.另外,真正的技术类书籍, 一般只是由 低级词汇 + 专业词汇组成. 其中, 专业词汇总是有限的, 并且, 在每章的重要概念里, 一般这些专业词汇都会出现. 所以, 不要将词汇当成负担.
2.
觉得自己阅读能力差.
这也是误区之一. 我想说的是, 和整天看英文说英文的美国人来说, 你对英文的熟悉程度要差很多. 但事实上, 你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差. 你或许不具备一目十行还能抓住重点的能力, 但是慢点看也是可行的啊.
3.
希望完全借助于翻译版的教材.
很多人觉得自己看不懂外文, 于是去图书馆借原文的翻译版. 我也尝试过这样的事, 但是, 我这样做的结果, 就是我再也没翻过那本翻译教材. 我看到的那本书, 翻译的实在太烂了. 差不多就是用电脑翻译完再稍作编辑的结果. 这让我极其失望.
当然这跟具体的书有关, 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正在阅读的那本还不错. 但是这样你将陷入另一个极端: 你就不会去认真的读英文版的书. 那样, 固然你将轻松很多, 但是这样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呢?
读原版书的几个好办法
1.
先读, 再翻字典, 借助文章本身对关键词做理解.
我绝对反对一边读一边查字典. 事实上, 这一点就跟你平常做那些四六级阅读没什么区别. 所有英语老师教你的都可以用上.
2.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重要概念.
3.
充分利用书边的空白.
在原版书的旁边一般都会有很宽的空白. 这些空白绝对不是在浪费你的钱财. 事实上, 它们是在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书中的观点.
一个重要的事情是, 我们对英文的感知能力往往不如中文那么强, 我们粗略的看英文时往往更像是在看图片.
这样, 我们再次浏览书的时候往往不能通过迅速的翻页来想起我们究竟学到什么. 我们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对书的小结, 注释等等帮助我们回忆.
4.
做笔记.
和上一步提到的不同, 这一步是要求你能将一章的内容安排在一页纸或更多页纸上. 你可以一边看一边做, 也可以看完做.
5.
注意图片.
原版书吸引我们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它非常形象. 它往往借助许多图片来说明现象, 如果我们不利用这些图片, 那么一方面浪费了作者的苦心, 另一方面也错过了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机会.
6.
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
这点不用我多说, 一直看英文, 会很枯燥, 你可能会崩溃. 要分段工作
(本来只想写篇短文,列几个要点,但写着写着,觉得有些问题还是展开讲比较好,于是要写成长文了。文章没写完,请耐心等待。)
很多人希望通过阅读英语原版书来提高英语水平,这当然是个很不错的想法。我有一些自己的体验,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要放弃专门为了学英语而读原版书的想法。相反,要先选择一个自己打算认真去学习的主题(比方说经济学、营销学、计算机或者哲学),然后找一本相关的经典的英文教材,开始用这本教材去学习。这其实是在阅读的实战中学习英语。因为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状态会比较主动,当英语让你觉得乏味时,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会让你继续坚持下去。这样也能起到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一举两得的作用。
对于初次尝试读英语原著的读者,阅读教材还有这样几个优点:
1)教材的词汇量相对较少。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生词很多,但读两章下来,你会发现很多词会反复出现,你慢慢就能把握它们,等到一本教材读完,生词就很少了。我不建议初读英语原著的人读小说。因为小说的词汇量很大,会打击阅读者的信心。而且,这些生词往往只在文学性的语境中出现,对于希望能达到一般的阅读水平(阅读报刊、专业书籍)的人而言,很多词是没有必要掌握的。
2)教材的句法往往比较规范,逻辑非常严谨,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英语的句子结构的把握能力。把握英语的句子结构是我们理解英语文章的关键所在。
3)一个作者往往有一些习惯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它们会在一本教材中反复出现(这种重复恰恰是文学作品要回避的),对语言的学习者而言,这种重复会不断增强你对语言的熟悉,潜移默化地加深你对这种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随着你对它熟悉程度的加深,它会慢慢变成你的语言。一本教材读下来,你会对一些句式变得特别熟悉,你甚至会发现你可以很自然地运用它们。这时,你的写作水平也必然提高了——再也不必为了应付英语考试中的作文而去背诵固定句式,因为这些句式已经印在你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