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3656 10
2009-10-18
山西省第二产业居高不下,第三产业裹足不前,症结究竟在何处?如何改变?德国鲁尔重生是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山西的煤炭资源还能挖200年,难道我们还要等200年?如何走一条资源与现代相结合的可持续之路,改变山西目前的状况,究竟应该从何处入手。

众人拾柴火炎高,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擦出思想的火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8 13:01:34
早期中央对山西省的定位是能源基地
经济的增长太过依赖于煤炭的开采,从而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山西省地处中部,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的倾向上都不占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8 13:08:56
煤炭产业的高速发展,挤压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历经三十年,终于形成煤炭业尾大不掉的局面
山西真正走上能源基地之路是在1979年。当年8月国务院一位副总理前往山西视察工作,提出“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的建议,并给当时的国务院财经委写信阐明自己的观点。
山西的能源基地建设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作为全国经济的发动机,山西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8 13:11:00
在最早的能源基地设想中,山西并不是完全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
1980年代初期,山西起步发展能源基地之时,其轻重工业的比例基本在7∶3左右,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了2006年,能源原材料工业就达到了83.02%。机电、食品、纺织、建材的比例分别萎缩至6%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
要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山西经过轻工业大会战,已经奠定了整个山西的轻工业基础。数据显示,到1977年,山西全市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达到648个。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自行车等都是发轫于这场轻工业大会战。
至今,研究山西经济的学者还记得海棠、春笋等品牌。2000年之后,随着山西经济完全依赖于能源原材料产业,轻工业逐渐衰败,最终破产乃至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8 13:17:11
问问梁小民等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8 16:06:33
每个省的定位不同,个别省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产业结构。
第二,每个不到5年的领导们不愿意不改变这样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转变要时间,要资本,要领导机会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