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507 2
2017-07-27

    杨荔雯经常说的一句话: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

    首先,请允许杨荔雯先来给大家讲一段小故事:

    一个渔民,有一天摇着船出去捕鱼.他一边摇船一边仔细地观察水面上的气泡,他父亲曾经告诉过他,如果水面上的气泡很多,那就说明水里有鱼群.突然,他发现了一片看起来很像他父亲经常跟他描述的鲤鱼群气泡.于是,他就拿起鱼网准备撒下去.可刚要撒网,他心里却又开始打鼓了.他觉得在尚未弄清楚水里到底有没有鱼群前,是不该胡乱撒网的.

    可怎么才能真正地弄清楚水里到底有没有鲤鱼群呢?为此,他决定跳下水去看一个究竟.当他潜到水底时,他发现那里确实有一个很大的鱼群,于是就立即爬上船来把网撒了下去.可奇怪的是,当他把网收上来时,却又发现鱼网里空空如也,就连一条小鱼儿都没有.他百思不得其解,弄不明白这么认真地撒下去的一网,怎么就没能捕到一条鱼呢?

    其中的奥妙,杨荔雯相信聪明的各位都已经明白了.其实,就在他跳下水再爬上船的时候,那群鱼就已经受惊逃掉了.这个可笑的渔民,居然不知道只要撒下网去就能马上弄明白水里到底有没有鱼群,却还非得跳下去看个究竟不可.他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在模糊状态下,要大胆地凭着感觉进行尝试,而尝试的结果又恰恰就是验证当初的感觉是否正确的最好依据.

    当你动员他们行动时,他们总是回答说:"等弄明白后再说吧"或者"等条件成熟后再说吧".在这类人的日常口头语中,用得最多的是"您说得很对,但实际做起来很难的"和"您所说的确实都很对,只是要看条件"这样的话语.他们总是喜欢拿这些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很合乎逻辑的话,来作为他们不立即采取行动的合理借口.结果,他们就总是错失良机.他们并不知道,行事虽然要看条件,但这条件却是在动态中不断地变化着、并慢慢地成熟起来的.如果硬要等到条件成熟后再行动的话,那么,等一切都弄明白时,你也就没有了机会.

    历史上有多少的伟人,就是在条件尚不太成熟、前景尚不太明朗的情况下,毅然地大干一番的!要是等到条件完全成熟、前景十分明朗、谁都能看得明白时再去行动,那还能算稀奇、还能算伟大吗?你还有机会吗?

    假如你去邀请一个人来合伙,有的人会在基本掌握了情况后,就立即凭着良好的感觉积极地加入进来,这类人可以说是有魄力、有前途的.虽然,他们也不一定就能赢.但他们知道,在商业上,有100%把握的机会就等于没有机会.

    所以,他们总是只要有一丝生机就勇敢地投入进去.对这些勇士们来说,他们之所以成功,与其说是因为他们超强的能力,还不如说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那一股冲劲.

    杨荔雯在创建上海天誉时,有过后顾之忧么?虽然,他们也尽量地多掌握些情况,也希望能够多一些有利条件.但他们更知道,不能等条件成熟后再说.

    所以,摸着石子过河,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而杨荔雯讲这一番话的意思,就是要鼓励大家在情况不太清楚、局势不太明朗、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大胆地进行尝试,其要点就在于一个"摸"字和一个"过"字.会不会摸?能不能摸准确?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解决技巧问题就需要智慧;而敢不敢过?这却是个勇气上的问题了!

    当然,也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是只凭着勇气就能做成功的,更不是说任何时候都不用等到条件成熟就可以大胆地行动的.如果真是什么都不顾地莽撞干的话,那就不叫做"摸着石子过河"、而叫做"抱着石块过河"了.什么时候需要耐心等待,什么时候需要大胆行动,必须首先掌握好.杨荔雯是这么说的,怎么掌握好分寸呢?这就需要借鉴我们自己以往的经验、甚至借鉴古今中外别人的教训了.但凡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丰富的经验知识来看,感觉上属于应该立即行动的那一类事情,我劝大家都不要等、也不必等,立即行动就是了.当然,刚才已经说过了,立即行动也不一定能赢.但至少我们会多一次机会.何况,没准就因为你的这一搏,情况就会往有利的一面发展呢!但假如你始终地等待的话,你却将很难有发展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27 17:58:39
对我启发很大,以前我父母总说我,我总是要等到什么条件再做什么事情,不能等待,对的,即使失败了也只能证明我曾经的判断错误而已,若是等待,则一事无成,可惜,很多事情都是知难行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30 10:25: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