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496 16
2017-07-29

107篇学术论文造假被撤销 中国科技界国际声誉遭重创

关系中国学术科研诚信和荣誉的事件,中国科技部近日对德国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通告彻查处理总体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该事件爆发时,就已经引起舆论的关注。今年4月份《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下该期刊于2012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107篇论文,原因是这些论文在同行评审中伪造了专家审查意见。这107篇论文全部与中国大陆研究机构有关,涉及524名作者,来自127家中国研究机构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的4家机构。此次撤稿创下了世界正规学术期刊一次性撤稿数量的纪录。

论文造假 触目惊心

事件发生后,央视栏目《新闻1+1》就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围绕着到底有没有造假,为什么造假,怎么造假,是什么人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对于医学界职称评比上的问题、论文产业链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等都做出了评判。

鉴于此事对中国科技界声誉的影响,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近日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彻查处理总体情况。

根据贺德方介绍,这107篇论文的事实情况总体已核查清楚。107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系《肿瘤生物学》重复发表;1篇系《肿瘤生物学》期刊自身错误撤稿,作者没有过错,《肿瘤生物学》已公开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这101篇论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

最终的处理情况则为,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同时也呼吁对学术造假进行法律惩戒的研究,把治理学术造假纳入法治轨道。

根据此前的分析,论文造假与与职称晋升的压力直接挂钩。不管是医院还是学校,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职位的晋升都必须要与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现在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学术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而对重要学术成果的发表在审核上也未必有严格的把控,不少医生或者学校教授,追逐短期的现实利益,抄袭和造假就成为一种捷径,并逐渐形成一个造假产业链。

造假产业链的蔓延

不可否认,产业的存在与发展,是因为有这方面的需求,如上文所说大量的临床医生被要求发论文,而他们并没有时间和条件进行科研。

其实,产业链不仅在专家学者中盛行,也逐渐往下游或者说学生身上蔓延,在整个学术氛围上存在一种非常浮躁的状态,进而形成对学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问责。

前段时间,一名在美国学校就读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被开除。在开除后其导师曾写过一封公开信给这名学生,站在做学问和做人的角度。信中指出被开除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人格分裂,而人格分裂是畸形教育的结果,社会背景的责任。

107篇学术论文造假被撤销(图源:VCG)

“你失败的原因,有些是你自己的责任,有些是那些把你教成这种样子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的责任,有些是我的责任。”该名学生并不认为,从网上复制的“论文”为造假或抄袭。

造假并不只存在于学术领域,像食品、服装等都普遍存在。然而,同为造假,学术造假比之其他处于更危险的境地。学术思想直接与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相关,与道德相关,与人的品格相关,肩负着精神的引领与形象和软实力的塑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要求,学术不同于商业,不是交易。学术商业化,投机取巧,只能造成学术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

写到这里,想起之前的一位讲授《美学》的老师,鄙视将职称与发表论文直接挂钩,鄙视一些教授在论文上的东拼西揍与造假,也鄙视于那些碎片化的认知,以及将交易带进学术领域的行为,拒绝发表“粗制滥造”的论文。几次职称评比落败后,表示将自愿一直停留在副教授的头衔上,不再参加任何评比,以此作为抵抗。

他作为个体的抵抗,也许并不足以短时间内改变将职称评比与论文直接挂钩的行为,但对学问的认真态度却值得赞赏。那些所谓学术领域的商业化的“技巧”、碎片化的阅读和一知半解是对做学问赤裸裸的戕害。

本次科技论文大规模造假,的确对中国科技界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沉痛的教训,可以对整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对整个学术领域存在的弊端进行严谨的思考,并促使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本次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29 18:57:30
高层应该深思这个事件带来的【蝴蝶效应】:急功近利该休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9 19:05: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9 19:23:45
qf20089 发表于 2017-7-29 18:57
高层应该深思这个事件带来的【蝴蝶效应】:急功近利该休诶!
急功近利不能怪个人,有利哪个不急呢?问题在于各种利益挂钩制度的极度愚蠢性与扭曲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9 19:25: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9 19:27: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