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链接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
前6天,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该博士口头承诺,
但却未能履行。
华商网10月22日报道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
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
锦前程在等待着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就在跳
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从芝加哥到杭州
他告诉妻子 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1977年,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
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
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记录,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
联系的。今年4月,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了涂博士手上。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博士
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他告诉妻子何晶 (按照当事人
意愿化名),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读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随丈夫到了美国。她也
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了解涂的人说,涂博士是一个孝子,姐姐一家在杭
州生活,父母在金华,回到杭州是他的首选。一切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女儿,
本来在金华老家由何晶父母抚养,一家三口或许能在杭州团聚。
成为学术骨干
他告诉朋友 困难比想象大得多
涂博士属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每月扣掉房租到手收入2000多元
。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告诉记者,浙江大学“1311计划”,即建设一个结构分明的创
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
干。在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
,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
多。
涂博士并未如自己事先预料的那样,回国就有科研项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华
市休息了一段时间。7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
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两个月,而后纵身跳下的
综合楼。浙大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楼住房月租2000元左右,略低于市场价,从
工资里扣除。
浙江大学分管人事的朱晓芸副处长告诉记者,涂博士的待遇按讲师发放,并且给他提供4万
元的房贴,支持他在杭州购房、安家。然而,这也许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涂博士的女儿不
久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国内大城市的幼儿园收费不菲。涂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顺利,她
只好一边住在老家带孩子,一边找工作。杭州房价毫不逊色于上海,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
虽然位于并不那么被看好的西区板块,每平方米价格仍然直逼2万元。
意外的抑郁
他遗书里说 当初决定下得草率
无从考证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
授资格发放。
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然而,不
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涂博士的学术潜力已经部分得到了证明。用Google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搜到他发表
的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发在SCI核心期刊。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领域。在国内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
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在没
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的。
可以确定,即使焦虑过,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9月11日,他还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然而6天后的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留下6页遗书,遗书里,他没有责
怪任何人。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
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
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猜测
跳楼与评职称有关
从9月11日填报申报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楼,涂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网络盛传浙大曾
经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建工学院党政办公室科长金卫勇告诉记者,涂博士出
事后,他们专门查看了学院和他来往的E-mail,都是“教职”字样,没有出现“副教授”
。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介绍,“教职”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
,按惯例一进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职称,则要看9月的评定。而涂博士“
因病坠楼”正好发生在9月职称评定期间,距离他填写申报信息不到6天。舆论普遍猜测,
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但学校有关方面否认
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反思
海归也是高危群体
年轻海归并非人们通常想象中的弱势群体。然而事实是,他们也是一个高危群体。他们从
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
立刻接近成功。从归国到坠楼,不过3个月,涂博士就从逐渐焦虑到抑郁。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说,涂博士刚回国,适应环境有一个过程。学校让他当新生班
主任,还让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正是帮助他适应。但从事后看来,对他的关
心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没有注意到他的状态。
涂博士事件后,他生前所在的建工学院开始找年轻教师谈话,让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和学院
说。 (本文来源:华商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